3、加强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监督。
我国实行二元制治理结构,即除了董事会以外,还要设立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进行监督。监事会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财务监督。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当前要做的是:
(1)提高监事的素质;
(2)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建立由监事会负责的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3)提高其独立性,避免监事的薪酬和聘任由董事会或管理者决定;
(4)改革监事会的成员构成,设立职工监事;
(5)健全对监事会成员的激励约束和淘汰机制,各方应对自己的监事代表制定详细的工作要求,并根据监事代表工作好坏进行额外奖励或处罚。
4、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程序和方法,用以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种相互联系、协调、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信息的正确可靠;保证经营决策、方针和政策的有效贯彻,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而在西方国家,企业内部控制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我国,外资企业的内部控制承袭起母体国的成熟经验,较为完善,国营企业内部控制要略强于民营企业, 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和培育适宜的控制环境。
要特别注重人的因素,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控制环节的“被控制对象”,其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等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可见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即企业文化的支撑。
(2)适时的进行风险测量和评估。
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必须设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评估各风险因素得分,确定高风险区域。
(3)控制行为要覆盖公司各环节。
控制活动使企业保证控制目标有效落实。包括经营活动的复查、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记录的接触和使用的安全、独立稽核等。
(四)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高法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建立诚信的价值观。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诚信意识。
虽然道德只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但是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在作用。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自我约束,把诚信意识内化为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使其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因此,会计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加强对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2)从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加强建设。
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职业道德委员会1980年公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其中就单独规定了技术标准和专业标准两个方面。随着我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会计领域的发展定将亦步亦趋。会计从业人员要随时准备好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各种会计惯例,并熟练把握对规则的运用。惟有这样,才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
我国部分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认为会计信息的差错只是工作态度问题,而没有将其放到法律责任的高度。前些年公布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低级差错之多,其问题之严重,令人瞠目。因此宣传普及会计法律知识,对我国会计人员全面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法律意识,第二是法律知识,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法律意识而没有法律知识,想要维护企业和自己的权益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仅仅有法律知识而没有法律意识,任凭侵权行为在自己眼下发生,其结果同样不堪设想。 如何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