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我国现有状况下会计职能,并通过对于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能真实、公允反映和监督(控制)职能缺失的问题。 提出了四种改进方案和两种更好发挥会计职能的财务方案。最后就会计基本职能的实现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反映、监督(控制),问题、改进办法。
【正文】:
一、会计职能介绍
(一)会计职能的发展
会计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会计所处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思想水平的发展。在人类会计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社会中,人们只是将“簿记”作为一种核算工具。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产生后,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人们日益将会计视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论”将现代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归结为反映和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也将会计的基本职能定义为反映(核算)和监督(控制)两项。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和控制)
1、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遵照公认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全面、及时、系统地将一个会计实体单位所发生的财务会计事项表现出来,并通过科学的分类方法,将不同性质的会计事项分门别类的、集中的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本质之目的。也就是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向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会计的反映职能需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包括收集原始资料,通过筛选,去伪存真;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将会计数据进行分类核算,并编制报表。会计的反映职能也就是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要对会计要素按照货币表示的资金运动在一定的期间内进行分类、计算和汇总。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制度和财务准则的要求下完成会计的核算工作。会计核算要及时地、准确地、完整地、客观地做好。一个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经营结果的可靠性。
2、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
控制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约束和调节,使之按照设定的目标和轨迹运行的过程。现代会计组织部门为实现其既定控制目标,以法制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一定科学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与现代化手段,充分履行自己的受托责任与行使管理权力,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与财务活动过程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及其经济活动规范运行,这一工作过程及体现在这一工作过程之中的能动管理作用便是“会计控制”。
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要求企业在时间上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括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制定预算、产品设计成本的规划、以及企业财务收支活动发生之前的申报审批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立;事中控制,是指企业在发生经济业务中所进行的控制,比如按预算要求监督预算的执行过程,对各项收入的去向和支出用途进行监督,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约束等;事后控制是指对财务收支活动的结果所进行的考核及其相应的奖罚,如按照预算的要求对各责任中心的财务收支结果进行评价,并以此实施奖罚标准,在产品成本形成之后进行综合分析与考核,以确定各责任中心和企业的成本责任。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核算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为了粉饰业绩,少列费用,虚列资产,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信任危机。如郑百文事件,这家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经过企业的巧妙伪装和中介机构的审计后就变成了一家10年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上市当年实现销售41亿元的“优质”企业。轰动一时的海南民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琼民源”),为树立在深交所的良好业绩形象,达到融资目的,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了5.66亿元利润和资本公积金增加6.57亿元的虚假财务报告。 如何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