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本文从会计信息含义出发,探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各方面原因,并针对失真的不同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安排如下: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来看
1、从会计学的理论属性看。
2、过分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时,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权责发生制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4、货币计量假设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5、稳健性原则和会计重要性原则本身有局限性。
6、有些经济业务本身所具有的不可确定性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7、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8、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性。
9、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做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
10、会计环境因素也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1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12、会计政策不透明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从当前企业会计工作所处的大环境来看
1、企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政府干预企业会计信息的形成。
2、部分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弊端。
3、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4、企业为追求最大利益,人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5、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三)从当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状况来看
1、目前的会计人员日常化管理程度比较低。
2、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3、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下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从目前的会计外部监督现状来看
1、外部监督乏力。
2、会计核算监督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从会计理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来考虑
1、应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进一步规范权责发生制。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
4、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之内修正历史成本原则,
5、科学合理地运用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6、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
7、确定更加具体的会计确认标准。
8、推行会计信息化。
(二)、从改善当前会计工作所处的外在环境来考虑。
1、正确行使政府职能。
2、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3、改革现行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4、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财务知识的培训。
5、试行会计委派制度。
6、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三)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来考虑
1、做好会计主体定位工作。
2、加强对会计的行业管理。
3、培植非正式约束,全方位的进行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
(四)、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3、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4、无论是政府的监督还是中介机构的监督都要做好以下三点:(1)权力和责任相结合。(2)、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合作。(3)、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摘要】:
本文从会计信息含义出发,探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各方面原因,并针对失真的不同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如下:一是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来看;二是从当前企业会计工作所处的大环境来看;三是从当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状况来看;四是从目前的会计外部监督现状来看。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针对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一是修正和完善会计理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二是改善当前会计工作所处的外在环境;三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四是建立健全对企业会计的内外监督机制,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正文】:
企业会计信息是人们在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所谓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方进行合理决策,为企业正确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向提供有效依据,有助于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并同时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正确依据,从而保证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传递的是错误信息,它对经济行为产生误导,使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非科学化、非制度化,造成了企业经营秩序的混乱,极大的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1本文拟通过探讨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来寻求如何应对和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3(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