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组织存款的意义
二、组织存款的作用
(一)、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二)、平衡现代收支,调节货币流通
(三)、居民储蓄有利于群众计划安排收支,留有后备,改善生活
三、对我国银行如何组织存款的几点建议
(一)、 存款主体的需求是营销策略选择的前提
(二)、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积极争取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三)、 培植开发新客户,维护好老的优质客户
(四)、 创新存款品种,满足客户需求
(五)、 加强品牌意识, 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开通大众传播的信息和促销管道
内 容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 T O ,国内银行受到了外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巨大冲击,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存款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又促使我国内银行中数以千亿计的存款开始撤离,这让视存款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银行面临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强大的挑战面前,如何保持和扩大存款的市场份额,是摆在各类银行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论银行组织存款策略
存款是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在近几年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中,存款的组织管理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存款在银行信贷活动的实践中也显示了自身的重要地位。
一、组织存款的意义
银行的基本职能时信用中介,从历史上看,存款是先于贷款的,没有存款,就谈不上贷款,存款是贷款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对银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
银行的存、贷款是相互影响的。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规模制约着贷款规模。贷款又能创造出存款来,甲行的贷款可能在甲行形成存款,也可以通过支付在乙行形成存款,这种存款又可以产生新的贷款。银行通过贷款的宽放,促进生产和商品流通扩大,这又为扩大存款创造了条件。因此,既重视存款又重视贷款,才能实现银行资金的良性循环,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资金需要,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二、组织存款的作用
(一)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从全社会来看,总有一部分资金暂时不用。例如: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有一部分资金闲置不用;事业单位的经费先收后支,经常有一部分闲置待用;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中,有一部分是用作积累积蓄的,还有一部分是待消费的。除此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仅人民银行组织的就占全部闲置资金来源的20%以上。银行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存款,把这些限制资金动员起来,投入到生产中去,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二)平衡现代收支,调节货币流通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有货币就能购买商品。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与社会购买力是密切相关的。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应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以保持商品供求的平衡。假如市场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的流通量,就容易引起市场波动,所以货币投放出去以后,必须做好商品供应来回笼货币,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如信用回笼办法来回笼货币。银行可以通过行政办法和经济手段来吸收存款,减少市场压力,调节货币流通。
如果我们把银行的资金来源于运用简单的归结为存款和贷款,那么,在存款不变的条件下,扩大贷款的数额需要用发行的货币来补充。如果贷款数额和存款数额等量增加,则不必发行货币。可见,吸收存款对平衡信贷收支有重要意义。
(三)居民储蓄有利于群众计划安排收支,留有后备,改善生活
我们职工和干部每月工资收入是固定的,但有些开支,是月季性或临时性的,如季节性购置,子女教育费,婚丧、疾病和购置大件耐用消费品等费用。为了解决固定收入和临时支出的矛盾,就需要平时进行积累。
我国农村居民以及有的个体劳动者,收入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支出则是经常性的或临时性的,需要做到以旺养淡,以丰养歉。群众生活收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储蓄办法来平衡收支。
三、对我国银行如何组织存款的几点建议
(一)、存款主体的需求是营销策略选择的前提
客户在存款需求上存在着个性与共性的差异。无论存款人来自城市或来自农村,其行为习惯、性格、职业、年龄和性别对他的存款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比如对存款工具的选择,存款期限的确定,存款回报的期盼等,甚至对存款机构的取舍,对银行工作人员操作水平的包容都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倾向。但无论这种倾向存在多大差异,就其总体倾向考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需求相似性或趋同性,由此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需求又会表现为群体内的相同性。
首先,有必要了解客户的存款个性需求。由于从事职业的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需求。比如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体,其存款选择不但在于回报,而且重视提款方便;工薪族的存款需求则可能从资金积累和安全考虑。就年龄的因素考察,老同志容易接受或选择的存款工具,而年轻人则喜欢电子货币。从个性需求的差异可以看出,存款营销的指向必须因人而异,应当从人们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城乡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人口因素及职业因素等。研究不同的社会属性的客户需求,作出市场细分并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
(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积极争取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金融产品的无差异性,决定了银行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质量,谁能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所以银行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方便客户的角度出发的主动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顾客感受到银行员工的热情!同时每位员工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优质的存款客户是银行利润的来源,根据客户的要求再造业务流程,重视服务质量,热心地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并且从制度上实行“限时服务”、“微笑服务”、“一米线服务”等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优质服务的措施,从根本上实现顾客满意与银行利润提高的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双赢。
(三)、培植开发新客户,维护好老的优质客户
随着中央的加息,人民币的回流会成为一个趋势,所以银行要瞄准市场,抢占先机,用实力、信誉、服务,特别是超越商业银行的营销方案,去争取新客户,开发潜力大的优良客户。经研究证明,企业开发一个新客户所支出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的5倍,减少客户背叛率5%,可提高利润25%--85%,这就要求银行在开发培植新客户时不可忽略维护老客户,不能让优质客户流失。维护好老客户,就要时常与其沟通,关心了解帮助老客户解决困难,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据了解,大学生经常在外读书,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次家长汇钱都会十分麻烦。如果银行可以开设一个业务,让家长可以在他们的存折在每个月的同一日自动向他们的儿女的卡上汇钱,这不但可以增加银行的流通率,更增加了大学生这庞大的客户。
(四)、创新存款品种,满足客户需求
创新是所有公司存活的必要条件。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已成为普遍,中国创造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要扩大客户,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无可厚非,创新是银行的生命源泉,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参与激烈竞争的资格。拥有创新存款品种就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南天!这是因为,存款品种越多,越能满足客户的存款目的。存款品种的多样化,使客户有充分选择投资的余地,就越能吸引客户前来银行存款,从而扩大银行存款来源和市场份额,并为其他业务提供稳定的后续资金。
所以银行在完善传统的存款形式的基础上,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开发新的存款品种,通过对存期、转让性、利率形式、计息方法、提款方式等要素进行组合,不断设计创新并适时推出适应客户需求的新的存款品种。
(五)、加强品牌意识, 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市场经济是一种品牌经济, 金融品牌已成为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市场形象、实施营销策略的重点。品牌营销与业务营销相互关联,业务营销需要品牌的支持, 尤其是当前银行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 金融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愈演愈烈, 产品功能、价格、销售渠道等都可能被轻易模仿,只有品牌无法模仿,通过品牌建设进行市场区隔,以增加吸引力和附加价值,成为银行业务营销的自觉要求。金融品牌的核心是银行的整体形象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所以,客户对银行形成的偏好和依赖程度成为品牌定位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的银行业必须积极塑造和提升各自的核心品牌,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自身形象,以品牌营销为“卖点”,提升自身竞争力。让群众一想存钱就想会在脑海里浮想起农村信用社。
(六)、开通大众传播的信息和促销管道
大众传播可以直接指向目标市场上的客户,通过信息传递,引导客户识别存款,并进行沟通,促进客户对发出信息的商业银行产生深刻印象和唤起存款客户作出倾向性选择的目的。大众传播的媒体很多,如声像图文、电子信息、实物造型、户外标识等。广泛用于刺激客户的感观注意,把存款的方式、种类、利率及期限、网点分布、联络方式等信息传播给客户,通过介绍使客户产生需求和欲望,指导客户完成存款过程。传播的对象要有所研究,根据促销产品的特点,针对客户群中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和兴趣,做到有的放矢,其效果才有保证。
参 考 文 献
1、姜祖华,《进一步提升组织存款市场竞争力》,中
2、朱纪洋,《银行组织存款的方法与途径》,:
3、陈伟,李一军.“零售银行偏好研究”,《金融与保险》,2006(10)
4、杨一谨“中资银行发展趋势”,《中华工商时报》,2006(2)
论银行组织存款策略(精选4篇)(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