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会计这门现代学科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个基本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广泛使用,能够提供关键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与经营决策。“依照成本、销量以及利润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帮助公司进行利润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孟凡静(2009)在研究过程中指出,这一管理会计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法经常使用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1904年,本量利分析图的文字记载就早已出现在美国。完整的保本分析理论在1922年由哥伦比亚大学的会计学者提出。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本量利分析法普遍运用于西方的会计实践过程中, 而且理论不断改善,不断完整,从而变成了现代会计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中如何使用,并用A企业举例说明。第一章阐述课题的背景、相关研究进展与方法;第二章介绍相关理论;第三章阐明A企业的基本资料以及成本构成,并通过 A企业的历史成本数据,对 A企业进行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目标利润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第四章介绍了本量利分析的应用给A企业的启示,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五章介绍了本量利分析法在A企业中应用的结论和展望。
1.4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和分析收集到的有关文献资料,通过思考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有关案例获取相关的资料来验证研究的结论。
(3)综合分析法。 结合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研究论点、分析论据,从而形成研究结论。
2 本量利分析法的理论概述
本量利分析法是分析成本、销量、利润关系过程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成本也应该按照性态进行划分,它使用数学化的会计数据展示上述三方面的关系,为公司经营运作提供有价值的会计数据。
新形势下,其在公司中日益广泛,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利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一方面可以发现公司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公司产品的的更新,以此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运用该方法,可以发现公司的保本点,在此基础上,就能采取措施将潜在的亏损风险有效避开;
(3)盈亏平衡点分析是本量利分析法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它能找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计划,还能提升销售计划的安全性,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4边际贡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也是本量利分析法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它们可以为公司提供支持,促使公司改善自己的产品结构,科学定价,最终可以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
(5)利用计算保本点可以确定哪些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较大,从而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改善,这样就能更好地控制好公司的运作。
2.1 本量利分析的内涵
2.1.1 本量利分析的内涵
它属于管理会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是在分析成本、销量与利润的关系中使用,在公司预测、计划、管理等环节十分广泛使用。它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成本也应该按性态进行划分。
具体来说,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盈亏平衡、边际贡献、目标利润与敏感性等方面的分析。
2.1.2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成本按性态划分是该方法的基本假设,详细情况见下文所述:
(1)相关范围假设。假设某段时间之内,公司业务量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那么公司总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也保持不变。
(2)模型线性假设。假设公司经营能力在某范围内,如果固定成本保持不发生变化,在此条件下,企业的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完全线性关系;如果企业销售价格不发生变化,那么在此条件下,企业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
本量利分析法在A企业中的应用(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