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块化作为一种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的组织模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本文分析了模块化有别于传统价值链模式的五个优势。并提出了发展模块化经济的六大战略途径。
0引言:
目前,我国各产业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中的加工环节,附加值比较低,这给我国产业的升级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对于模块化的关注和研究,无疑将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有效途径。
1模块化经济及其优势
模块化经济是指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通过模块的分解和整合过程,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互补性和创新性,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生产的经济活动。
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下,企业就划分为系统设计商和模块供应商两类,模块主导厂商为系统设计师,负责模块设计模块系统运行规则,即规定模块系统结构、界面、标准三个要素,结构确定系统的模块数量与模块构成;界面规定模块之间的位置安排,相互联系以及之间的信息或能量的交换;标准则是规定模块的设计规则和模块性能。模块供应商在遵循系统设计师所制定的“明确规定”的设计规则前提下,自行设计某一具体模块,模块供应商可以隐藏本模块内部的设计规则,不必考虑其他模块的设计思路,这样每一个模块都具有信息异化的特征,即除了遵循系统信息外其内在的个别信息是隐藏的,不为外界所了解的“黑箱”,由于具有“背对背”竞争的特点,不同的模块创新者往往拥有异化的个别信息,这也是模块供应商创新的动力。
本文通过与传统企业价值链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模块化生产具有以下的相对优势:
(1).价值链分解为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而非价值链的简单拆分
传统的价值链集成模式下,企业只是对价值链进行简单拆分,企业间的协调比较复杂。而模块集成下,价值链分解为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把传统的零部件重新整合,形成一定数量具有独立功能的产品模块。可以降低契约合同的费用,减少交易对象而降低交易成本。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区别于传统的组织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关系性资产,建立在关系性资产上的模块企业,可以把寻找买家和卖家的成本不断降低,甚至为零。
(2).二元刚性结构向多元柔性结构转变
传统的集成模式下,整个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是设计——制造的二元刚性结构。在模块化集成方式下,主导企业与模块供应商在遵循可见部分设计规则前提下,不断交换信息,形成一种共同进化的系统结构,生产网络呈现耦合性和开放性,并且不断更新“可见信息”部分。模块供应商在接收到新的信息以后,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客户对市场新的要求,更新模块内部的隐藏信息,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形成多元柔性的组织结构。
(3).单向治理关系向多向网络关系转变
在传统企业价值链模式下,主导企业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通过技术指导和监督来达到,是基于合同契约的单向治理关系。而在模块集成方式下,企业间是平行的“背对背”的竞争关系,他们在遵循“可见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工作。模块企业可以进行选择不同的主导企业,即模块系统设计商,如果自己对产品的标准控制能力强,甚至可以成为模块系统设计商。因此,企业由单一的主导厂商与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单向治理关系向多系统设计商与多个模块供应商之间的网络关系转变。
(4).地理接近为主向组织接近为主过度
模块化经济及其实现的战略途径(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