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的财政纪律依据《稳定与增长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公约》规定:其一,要求将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分别控制在GDP的3%和60%以内,该规定没有涉及到公共债务率指标的问题,对负债比率过高尚未有规定,这就意味着各国可以突破《公约》中规定的关于公共债务率60%的底线,无疑纵容了各国财政的高负债。其二,全体通过的机制可以否决公约。该规定缺乏实质的约束力,无疑纵容了大多数国家在出现赤字过高的情况下,可以共同决定是否采用统一的财政纪律,易导致各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集体越线。其三,《公约》还规定了例外情况,即成员国发生赤字超标的前提为GDP出现2%的下降。此规定虽存在着政策上的灵活性,但是也为各国在危机中全面的违约提供依据。其四,《公约》对违约情况的处罚是罚款,该处置的方法显然只会加大赤字水平,无利于债务形式的好转。
综合以上,可以发现《公约》的有关规定过于松懈,引发了各国违背《公约》相关规定的道德风险。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不协调
在政策的选择上,欧元区各国实行同一货币制度,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欧盟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而各个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自身所处的经济周期、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基本大相径庭,但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相协调的情况下,欧元区难以实行统一的政策来应对危机。
3.统一的货币政策限制了各国财政调控的空间
一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共同使用,并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采取不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欧洲各国偏向于使用财政政策。在解决过度的财政支出方面,由于欧元区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各国政府只能依靠财政政策刺激本国经济增长,限制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空间。而解决一国财政赤字,可以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贬值和财政紧缩的办法,还可以用出售国债的方式实现融资,但统一货币下的欧洲却没有这样的政策可以配合。多数时候,欧洲各成员国只能通过紧缩财政的政策来解决财政赤字的问题,这就缩窄了财政政策调控的空间。
4.分散的财政政策不利于欧盟的危机管理
欧盟各国的财政政策各自为政,在危机时各国有各自主张的危机管理决策,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协商空间,这使得欧盟无法及时调动各国财力的统一,影响了危机时救助行动的统一管理,不利于欧盟层面的金融稳定的实现。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化,是欧元区各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不断累积的结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海外融资规模和出口贸易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一)加剧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强劲反弹,欧元大幅走低,投资者在恐慌的情况下,出于避险情绪上的需求,国际资本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流向美国国债市场。在而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来,存在着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易导致更多的短期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从而加剧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化,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若未来出现短期国际资本集中撤出中国的情况也会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导致流动性紧张局面。
(二)压缩中国的海外融资规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措施将减少欧元区国家的海外贷款和投资规模。长期以来,我国的海外贷款有47%来自于欧洲,53%来自于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2010年6 月7 日宣布将在2011-2014 年削减开支816 亿欧元,成为该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政紧缩计划,法国也在2010年6 月12 日宣布将在未来3 年削减公共开支450 亿欧元。此外,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 年欧盟对外直接投资为2630 亿欧元,比2008 年减少24%。因此,债务危机及随后采取的财政紧缩措施将减少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的海外贷款和直接投资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中国的海外融资规模。
(三)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为克服出口过分依赖于美国,加大了对欧洲国家的出口,欧洲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国经济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欧元区大幅贬值,影响了我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据海关数据统计,2009年12月我国出口贸易额为1307.2亿美元,2010年1月和2月我国出口贸易出现急剧下滑,分别为1094.8亿美元和945.2亿美元,比2009年12月分别下降了16.25%和27.7%。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我国的出口贸易不仅不能复苏反而将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五、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的问题资产正从以前的银行体系转移到政府部门。因此,我们要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为借鉴,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这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把握好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资产价格的下跌,间接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危机持续扩散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能力将会变弱,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不会得到改善。因此,中国应做好应对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准备,坚持我国政策指引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金融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国情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确保政策的有效性,以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此外,还应做好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之间平衡的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加强我国财政收支和各级政府的债务管理
主权债务危机是政府的负债负担超过自身承受的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通过长期举债为政府融资的主权债务模式是无法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目前,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总体债务的审慎性优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总体良好。但是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的现象来看,其中隐藏的债务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不断增加,其不透明的赤字和负债将会构成财政负债风险,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经验借鉴,应将我国的财政收支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列入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
(三)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希腊产业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导致其应对外部环境冲击能力的减弱,其依靠服务业和大量举借外债来拉动投资、消费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当财政赤字出现严重的恶化,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
在本次的债务危机中,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投资和消费市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压力和动力。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因此,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当务之急是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欧洲货币贬值,一方面易引起热钱流入我国,另一方面会引起我国外汇储备账面资产会缩水。因此完善人民汇率机制,发挥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外,在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下,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退出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稳健式的升值方式将是较优的选择。
(五)高度重视房地产泡沫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美国的次贷危机、迪拜以及希腊的债务危机都有房地产泡沫的影子。宽松的信贷市场融资环境及欧盟的援助资金,促使各国大量的民间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引起房价不断上涨。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沉重地打击了希腊的消费和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投资对象,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成为其财政的主要靠山,加大房地产泡沫。根据我国经济情况,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密切,所以务必重视房地产投资问题,控制好政府在房产投资上的债务支出,防止房价出现较大波动和过快上涨。在今年的政策调控中,我国已通过几次提高贷款利率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
(六)谨慎开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东亚各国区域开始出现金融合作意识,出现了各种货币区域合作的构想。但在此次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揭示当前的欧元区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也说明了
各国在谋求区域货币一体化利益的同时, 忽略了各国各自分散的财政政策与区域内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协调性的根本问题。因此,一旦实施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而内在体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亚洲各国也必将陷入欧元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亚洲各国不仅是在经济制度、发展水平,还是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基本面相似的成员国合作的欧元区也大不相同。以上都决定了亚洲离建立“亚元”货币体系的成熟时机还差很远,中国作为有影响力的地区经济大国, 应谨慎开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
【参考文献】:
[1]谢世清.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
[2] Carmen M.Reinhart and Kenneth S.Rog off , From financial crash to debt crisis[J].NBER Working Paper15795,March, 2010: 10- 11.
[3]郑胜利. 主要经济体主权债务发展趋势、影响和启示[J]. 宏观经济管理, 2010(09):68-70.
[4]马冰.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启示及思考[J]. 华北金融, 2010(7):40-43.
[5]谢世清. 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启示[J]. 上海金融, 2011(04):62-65.
[6]桂又华, 贾健, 彭岚, 等.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J]. 区域金融研究, 2010(9):45-49.
[7]袁治伟. 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J]. 甘肃金融, 2010(09):21-22.
[8]王晓钧, 刘力臻. 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安全的启示[J].亚太经济, 2010(6):25-31.
[10]新浪财经.欧债风云[M].中信出版社,2011
[11]金圣荣.欧元大崩溃[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2]张淑静.欧盟东扩后的经济一体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郭宏宇.国债规模风险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4]刘琍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及其风险管理:国际经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分析(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