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商品的低成本导致的底价位,使得一些国家将我国的出口产品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对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分别各用两个案例分析了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和原因以及国外产品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倾销的情况。介绍了国外产品在我国倾销对经济及企业的影响,系统分析了我们面对这种新形势,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正确的方法,针对反倾销的现状制定出卓有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对华反倾销、现状、影响、应对策略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了与其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对外贸易更是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抵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取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而我国也成为该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一、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规定及作用:
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经济中的一种现象,它早已有之,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变化,如今已成为世界贸易领域的热门话题。反倾销是伴随着倾销的出现而出现的,它们是互相对立又不可分离的。有倾销的出现,必然就会有反倾销,它们是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产物,并经过长期演变后终于形成现代的倾销及反倾销的概念。
(一)倾销:
1.倾销的定义: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
2.倾销的积极作用 :
倾销最明显的作用是使进口国消费者受益。进口产品的低价销售,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此外,倾销还会促进进口国市场的竞争,打破垄断,提高经济效益。倾销也可以使出口国生产者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损失。例如,产品积压必然导致生产者受损,以低价方式在进口国销售,则可减少损失,达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目的。同时,倾销可使企业扩大生存空间。
(二)反倾销:
1.反倾销的定义:
反倾销是进口国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由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认倾销对本国同业造成损害后,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的调查程序。依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反倾销法定义: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