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主体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期,来华投资主体以东南亚等地区小规模的华人企业居多。这是第一代来华投资者。无论是投资规模、项目数量还是投资地位,他们都占绝对优势。但在1992年以后,欧美日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急剧增加。尽管项目数量和累计投资规模还不如前一类投资企业,但其增长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来华投资主体。他们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较高,是第二代来华投资者。
今年以来,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来的势头有增无减,而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再加上中国入世后,相关规则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而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正逐步向外资开放,这从制度上吸引了外商投资的投入。可以说,外资企业对我国外贸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投资动机的变化。第一代投资者的主要动机是利用中国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以降低其产品的劳动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第二代投资者的动机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自身的特定优势,如先进技术、资金实力等,抢占中国国内市场;二是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服务。
3.投资方式的变化。因动机不同,第一代投资者大多倾向于同中方合营,不特别看重所投资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这有利于他们在经营活动中获得中方有关方面的更多优惠和支持。第二代投资者却多半倾向于独资方式,不大愿意合营。即使合营,往往也要求对企业有绝对控制权。这是为了使在华投资服从跨国企业全球战略的需要。
4.投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变化。第一代投资者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工业,产品主要或相当一部分用于返销或者销往第三国;为方便运输、节省运费和熟悉国际市场行情,这些投资大多集中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第二代投资者却更多地投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交通运输和金融业等。产品外销的比例相对较小。与此相适应,投资地区更多地向全国扩散。
二、现有出口模式的主要缺陷
(一)现有模式主要依赖于两个基础:一是廉价劳动力的相对优势;二是投资者来华投资的迅猛增长。前述引资格局的变化已严重动摇了第二个基础。就第一个基础而言,在东南亚和拉美货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同时,我国工资水平的上升、劳动生产率增长迟缓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已使劳动力优势逐步弱化。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优势,最终取决于其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高低,而这又取决于三个因素:工资水平、劳动力素质、经营管理效率。劳动力的数量和工资水平曾经是影响单位劳动耗费的主要因素,但今天已日益让位于劳动力素质和经营管理效率所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恰好在这方面我们不具有任何优势。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革命性应用,各发达国家正积极将科技成果广泛用于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今天已面目全非。以纺织业为例,它在发展中国家当然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发达国家,这一行业不仅没有因转移一部分到发展中国家而衰落,而且其性质正悄悄地发生变化。据专家介绍,新型无梭纺纱机代表了当今纺纱机的最先进水平;但据统计,过去十年中全世界95%以上的新型无梭纺纱机都安装在欧美发达国家。伴随生产的日益自动化,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个别国家的部分纺织企业已出现所谓“无人车间”甚至“无人工厂”,其单位产品的劳动耗费之低廉便可想而知。这样的纺织业事实上已不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随着发达国家不断用新兴科技改造和武装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在这一行业上的相对优势正被不断地削弱,现有出口模式的第一个基础也正遭到严重冲击,今后将很难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维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现有模式使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过分依赖对外贸易量的增长,外贸依存度高得惊人。
什么是对外贸易依存度?为了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一般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有三种。一是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表明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地位,被称为贸易依存度。二是出口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表明出口贸易在其中的地位,被称为出口依存度。三是进口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表明进口贸易在其中的地位,被称为进口依存度。依此公式计算,我国2003年外贸依存度为50%(6207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233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依存度为26.4%(3255.7亿美元出口贸易额/1233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进口依存度为23.9%(2952.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1233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如此之高,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由于加工贸易出口过度依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因此出口的增长实际上主要取决于进口的规模;进口是为了再出口,进口主要不是为了满足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的进步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维持出口数量的扩张。其次,中国外贸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已接近40%,远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量的40%必须通过国际市场这一转换机制才能实现。近年来中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相当大的成分是由进出口的数量扩张构成的。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格局。在推进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以及出口本身将很难承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保持稳定的增长。 论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的危机(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