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现有模式下,各行业内部缺乏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缺乏出口链系统,整体混乱,没能有效的整合资源。
以玻璃钢型材业为例:综观目前我国玻璃钢型材业的出口形势,考虑到众多玻璃钢型材企业出口基础的不同和出口业务量的大小,结合成熟行业的出口经验,对比国外一些出口行业的发展规划,我国玻璃钢型材行业目前的出口有点“群羊”的无序效应,而缺乏“雁行”的有效模式。这种“群羊”效应,最大的弊端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突出地表现在一窝蜂,哪里热闹往哪里挤,真有点红火处卖肉的感觉,显得散、乱、差。过多的盲从导致了非理性的价格战,个别企业甚至不计生产成本,只要能出口,就削尖了脑袋往里挤,最终引发了价格大战,使我国玻璃钢型材产品出口遭遇重创。在这当中,我们看不到行业协会的影子,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管理,没有一个明确而又整体的目标,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就如同在草地上觅食的“群羊”,显得很是散乱;此外,对目标市场不明确,总是走一走,看一步,缺乏科学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只想着从同伴的口中抢一把“草”,没有一个整体的出口规划,对市场资源进行急功近利的恶性掠夺,终因低价倾销而丢了市常与此相反,“雁行模式”就比“群羊效应”而有序的多,对整合玻璃钢型材行业的出口优势,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目前,我国玻璃钢型材行业的出口根据企业的出口状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国外独资、合资为代表的企业(以珠海中兴园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它们的产品质量好、管理水平高,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客户关系和熟练的进出口贸易经验,熟悉WTO规则,电了商务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开拓国际市场有着成熟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网络渠道,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
第二层次是国内一批国有、民营和股份制企业(以南通市五洲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他们的综合实力较强,在近年来的国际贸易中异军突起,成绩斐然,虽然他们面对WTO还有点不熟悉、不适应,但其营销策略已发生了重大的调整,把海外市场纳入了新的目标市场,并且在日益频繁的贸易交往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一方面带动了产业链内下游企业的出口贸易,一方面又努力朝着上游企业的出口目标努力追赶,并不断缩小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差距,在市场份额越做越大的磨练中提升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向着第一层次逐渐靠拢。
第三层次是国内一些中小型玻璃钢型材企业,他们的产品虽也有出口,但仅限于有过“光荣的历史”,出口地和出口价格也是羞于启齿。这类企业目前还处于低层次的竞争,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出口渠道和对外策略上,都是一窝蜂地模仿和照搬一些业内领先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多是盲目地跟着“头羊”四处出击,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市场,整天跟着感觉走。
玻璃钢型材行业出口的“雁行模式”,要以行业协会和进出口贸易公司为依托,建立行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和企业之间出口链系统,使行业协会和进出口部门成为产业出口的核心部门,并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建立起企业之间的出口联盟,由这些出口联盟再带动下一层企业之间的出口业务,在行业内形成一种企业之间的出口链,上下游之间互相呼应,互相拉动,提升出口链的整合效益,从而形成如大雁一样互相追逐、互相促进的雁阵,犹如大雁飞行般地向前发展。要形成这样的出口模式,行业协会和进出口部门首先要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积极组织那些出口能力强的企业扩大出口面,不断拓展新的国际市场,并将出口信息和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逐步向下层企业延伸和推广,在行业内部建立出口梯队,形成行业内的“雁行模式”。其次,在企业之间建立“雁行模式”,沿海地区的企业出口比内地企业好,大企业的出口比小企业的好。这就要求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形成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充分利用外资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出口优势,使其成为拉动中小企业和内地企业出口的动力。
(四)现有模式形成了对外国品牌及其外销渠道的过度依赖。目前我们出口的大多是外国品牌的商品,缺乏中国民族工业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方面,中国工业的发展长期不注重品牌效应,没有品牌意识,更谈不上完善、成功的品牌战略,所以始终拿不出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在近年来的加工贸易出口中,无论是中方独资企业,还是中外合营企业,都是按照外商要求进行加工,使用外国品牌开展外销。对于缺乏自有品牌的中方来讲,使用现成的外销渠道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外国品牌,不失为迅速扩大出口的一条捷径。但是这种实质上的权宜之计却带来了两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加深了中国工业和出口对外国品牌及其外销渠道的依赖,助长了中方在开辟外销渠道、开发自有品牌方面的惰性。二是中国企业成了外商品牌的加工和推广基地。 论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的危机(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