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2、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3、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
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其他产品的出口;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4、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二)加大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WTO宗旨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目标函数是一致的,我国外贸体制变迁趋势与WTO密不可分。这可以从我国已经发生了的外贸体制变迁中得到证明。加入WTO后,我们必然要根据WTO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体制。
1、健全外贸宏观调控体系
(1)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资本流动将会日趋频繁。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也有义务推进本国资本市场的自由化进程。这些都会促使政府逐渐放宽对资本和外汇的管制,中国因而也需要一个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汇率政策调整时,我们抓住时机,平衡过渡,而不能贻误时机或轻举冒进。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和金融形势较好,只要谨慎、从容地对汇率政策做出更加灵活的调整,就不会给国民经济造成持续的、过度剧烈的震荡。中国关税政策将显现以下几方面的趋势: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自主安排,今后我国关税水平将继续递减,达到符合WTO要求的发展中国家水平,根据承诺,到2005年将降至10%以下。优化关税结构,实现关税税率由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合理“关税税率升级”机制,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税率低一些,进口制成品的关税税率高一些;适度运用关税保护国内在边际上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幼稚产业;对国内成熟的产业进一步降低关税。加快提高关税化速度步伐,建立符合WTO要求的关税保护制度,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将在现有清理关税优惠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关税优惠,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非关税措施,在我国加入WTO后,目前使用的许多进口许可证、配额,以及外汇管理、技术检验标准等将逐步分阶段减少或取消,大部分非关税壁垒将在2005年之前逐步废除和明显减少。 论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讨(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