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目 录2
内 容 摘 要3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4
一、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4
二、“仁”“和”“义”“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8
(一)“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8
(二)“以和为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0
(三)“义利并重”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1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2
参 考 文 献13
内 容 摘 要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文化出发,分析了儒家核心思想中“仁”“和”“义”“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延伸与应用,肯定了儒家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和引导作用。什么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有三个层次:注重群体价值,“以和为贵”;“以仁为本”;强调道德修养,追求“内圣外王”。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是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形象为目标的,从企业发展规划和整体部署出发,强调战略管理和动态管理。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后如何更好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应注意与现实现结合,保证科学性,实用性,避免文化错位做到更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
当我们提到现代企业管理时,人们很容易想到西方管理学,从法约尔、韦伯到迈克·波特。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西方企业比较注重“理性”管理,而中国的企业更强调“人性”的管理,这明显受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今,“儒家管理思想与当代企业管理实践”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儒家文化的热门课题。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结合管理学研究儒家思想,汲取有益的思想以丰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都有中国式传统的管理和西方传过来的西式管理相结合延伸出来的一种“特殊”管理;这种管理是否符合现在大多数企业?是否能更好的运用到日常管理中?是否可以让企业平稳快速的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分为:“儒”、“释”、“道”,这三种文化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其实是必不可少的,那什么是儒家文化呢?它具体有什么表现?在儒家文化润泽下的企业有什么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
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型思想,其主要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较大的有:仁、和、义、信等。儒家文化有三个层次:注重群体价值,“以和为贵”;“以仁为本”;强调道德修养,追求“内圣外王”。《论语》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库,同时也是企业经营思想的资源库。仁者从中见仁,智者窥见其智,这才是它存在的意义。儒家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首先什么是仁?简单来说,“仁”指两个人,由二人延伸至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处理感情、如何共事。“仁学”管理思想的基本管理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现代管理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仁学”管理思想始于远古尧、舜、禹、汤的先人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孔子只不过是中国远古以来就已经产生了的道德统治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换言之,道德管理文化产生于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的远古文明时代,经孔子加以弘扬和发展成为系统的“仁学”管理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管理原则而延续到现代。“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这样一些范畴和管理原则,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基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其发挥作用的根本机制在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和行为,其管理驱动力就在于管理者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从狭义讲,“仁学”管理思想是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的管理原则。其次什么是礼?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其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是社会秩序的礼。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色: 以“礼”为核心理念,用礼制、礼乐追求企业体制的合理化,其要旨是追求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性,以富于人文精神,合乎人性的礼制和礼乐来规范企业秩序;用礼制约束人,用礼乐营造敬业、敬人的企业氛围,激发人们的逻辑判断的潜在能力,让人们能够自觉地从理智上求真;各司其职,使企业上上下下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与其角色、职务相称,做到其“实”与其“名”相符合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防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样的角色或职司的紊乱,用完善的层级制度和制度的文化氛围来约束企业成员。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意即用礼制来约束之,犯错误的人就少了。孔子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样必造成治理体制的紊乱。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礼乐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敬”的企业氛围:敬重自己的角色或职司,敬重上司,尊重下属,使企业内秩序井然,这样企业就能成大事。可见孔子的治道决不是人们所附会的随意性极大的所谓“人治”。可见,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模式能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取得可观的利润。“礼”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必然选择:“礼”既是一种内在管理,也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竭诚为公众服务,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条件。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一个温情的微笑,无不展现出企业非凡的魅力。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企业只有竭诚为公众服务,对用户采取以礼相待,热情周到地提供服务,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才能增强新老用户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才可维持企业的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换句话说,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儒家思想中“礼”的引导。再次什么是中庸?在儒家是指待人接物不过分也无不及,后用“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是儒家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在《论语.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则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则。对孔子的中庸之道,人们曾一度认为是“和稀泥”、折中主义,这是一种误解。折中之道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原则性,孔子的中庸之道则与此不同,“中庸”即中和,孔子是说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使它能够中和,保留其对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这才是正确的中庸之道。所以转换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人把“和稀泥”和“中和意见“混为一谈,使得管理中出现很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都不愿意承担责任,都怕承担责任,从而使企业的整体氛围压抑,员工工作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