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理论综述1
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现状剖析1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思考建议7
参考文献11
内 容 摘 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制约其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和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分析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理论综述
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较强
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同时就是经营者,两者同一使得所有者能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大都比较全面,综合能力都比较强。
2.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和经营方式比较灵活
产权明晰几乎是所有中小企业的共同特征,这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决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受到政府的干预较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用人的原则。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能给员工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个人成就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
3.中小企业管理者易于了解员工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人数较少,比起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更紧密、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多,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更多更细的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也更多的了解如何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现状剖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相适应性,主要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下是对上述几个问题的具体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国内的中小企业虽然经历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冲击,但是要彻底摒弃原来传统企业的陈旧观念,还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过程。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企业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长期束缚,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往往把企业管理的活动界定在制度层,甚至是操作层面,缺乏内涵、深度和人文性。企业的管理思想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从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出发,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或仅限于事务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中小企业管理者们受到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主要表现在:
(1)集权的传统思想在中小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
这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有很大的关联,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最初都是依靠个人出资或若干志同道合的同仁自愿组合而成的,由此决定了中小企业采取的往往是“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企业家的个人察赋与风格对企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个人魅力与感召力是企业凝聚力的主要来源。而他们也逐渐习惯于沿用老的一套集权管理方式,不甘心或不放心将实际管理权下放。常见的情况是,无论是从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还是到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无论是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是到管理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等,企业的管理者都事无巨细,无不躬亲。这种集权管理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经营管理者疲于应付日常事务,不能集中精力思考、放开眼界观察,影响了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制定;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中基层管理人得不到发挥才干的空间和机会,造成人才闲置乃至流失,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人才储备,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的扩张。
(2)简单地把员工视为“经济人”
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将员工作为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对待,认为只要员工获得了他们与工作相关的惟一需求— 金钱,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忽视了员工的感受。这种观念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因为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并且会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员工在企业的生活中同样也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动机和需要。
(3)对“人才”观念的狭隘理解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人才”指的就是技术型人才,往往只重视那些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员工,而忽视了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人才管理观念对中小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实际上,人才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