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组织架构项目化
社区服务组织,在本文中是指运营社区服务醒目的组织,在社区服务组织中进行组织架构项目化建设,目的就是在于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组织架构建设,来建立一个灵活扁平高效的组织,进而提高社区服务组织的工作效率,打破传统的职能式工作组织结构,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责任管理,实现组织项目管理目标。
4.3.2常见的项目组织结构形式
(1)职能式。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职能来设置组织,比如后勤组织、安保组织,它们承担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的职能。职能式组织比较适合一些小、专业性的工作。
(2)项目式。项目是组织就是根据不同的项目来成立不同的组织,成立后的组织对于项目进行专门化负责,项目负责人对于项目进行专门性管理,并且只接受上级领导管理。同时按照项目的需求来统一组织项目资源。
(3)矩阵式。矩阵式组织是职能式组织和项目式组织的结合,它结合了两种组织的特点,它既发挥职能式组织的职能优势,专门性解决问题,又能发挥项目式组织的负责人,加强管理。
4.3.3项目化管理的流程设计
项目化管理中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因此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就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将项目负责人的职责进行确定。一方面,项目负责人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对于项目活动负总责,保证项目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项目负责人还需要为组织的长期发展负责,不仅要实现每一次的项目目标,还要实现整个组织长期发展目标。
从项目负责人的上述定义来看,项目负责人对于项目组织需要承担管理职责、承担项目活动职责、承担项目活动效果职责。这些职责也和项目管理的流程遥相呼应。具体来说,项目化管理的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需求研究:在项目开始之前,对项目服务的对象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其所需要的服务,收集相关信息,准确定位相关需求,在调查之后形成调查成果。
活动规划:在项目开展之前,对于项目进行规划,并且设计项目的进度,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性论证。
资源分配:根据项目中具体的进度以及活动内容,分配项目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项目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于项目中的人员进行管理、项目的资源分配进行管理,同时及时的发现项目进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项目总结:在项目结束,按照项目的预期目标和业主要求,对项目进行总结。
4.3.4项目管理方法在实例中的应用
(1)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ture,简称WBS),它以项目的成为为标准,按照一定原则,将工作划分为具体的一个个的工作任务,并且采取特定工作方法来解决。工作分解结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被采用。在这一结构中主要有三个主要元素:一是工作,二是分解,三是结构。在工作分解结构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将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底线要求予以明确,这是开展工作分解的依据,也是工作变动的依据。
(2)责任分配矩阵
责任分配矩阵(Responsibility Assignment Matrix,简称RAM),是将组织中的每一个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并且对不同具体的工作也辅以具体的工作方法说明。这种矩阵组织结构将组织的结构进行分解,进而采取图表方式清晰的列出来。对于责任分配矩阵中的每一个负责人、每一个执行者,都有明确的职责规定。
4.3.5组织架构项目化的作用
在社区服务工作组织中进行项目化组织架构建设,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
第一,通过组织架构项目化管理有助于打破原有的组织僵化的弊端,为组织带来灵活性。
第二,通过组织架构项目化建设有助于了解需求。通过对需求的针对性了解之后,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来提供专门性活动,这样有助于系统性的解决问题,满足民众的社会服务需求。
第三,通过项目化管理,也可以在项目进行的实际过程中,及时的根据新的发展进度,采取新方法来解决问题,及时的进行改变。
第四,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就在于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进行事先明确,不同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有助于社会服务目标的完成。
社区工作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