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调动多方资源,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项目化管理的一个精髓理念,就是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使其为最终达到项目的目的而服务。在社区工作中,工作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随着现代居民社区服务意识的提高,民众已经逐渐意识到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在社区服务中参与的必要性。其实,社区居民之所以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工作中,从自身角度来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服务需求,通过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影响社区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并不是光靠居民意识的提高就可以实现,要想居民能够有效的参与,还需要一系列的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它需要社区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制度,畅通相关的参与渠道,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提供渠道,同时还要加强对居民的社区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社区服务能力。除此之外,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居民是社区服务的接受者,只有居民才知道自己的社区服务的需求是什么,而从社区服务的初衷来看,之所以提供社区服务,其本质就是为了满足居民的社区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这就客观的提出了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的要求,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居民的真实的社区服务需求,也能够很好的解决社区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从实际来看,要想有效的促使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要想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取得切实的成效,第一,必须保证社区服务本身是从解决居民问题出发,社区服务能够真正做到为民服务。现实中,很多社区服务往往流于形式,居民不仅难以从社区服务中获得实惠,自己的需求难以满足,而且往往会因此浪费了资源,某种意义上还激发了政府与居民的矛盾,只有从民众需求出发进行社区服务,居民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第二,加强居民在社区中地主体地位,社区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居民生活在其中,社区对于居民的生活进行管理,但根本的是为民服务,现实中很多居民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主体作用,一些社区管理者也缺乏相关意识,为此,就需要增强社区居民这一意识,激发居民的自我服务作用。
5.4实行项目计划管理,形成一套社区服务服务规范
项目管理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只是体系,就是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计划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实施最终的成败,在社区工作中,将各项事务项目化,同样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并严格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城市社区兴起,但是与社区相伴随的社区服务建设却处于滞后地步,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社区服务建设。在社区服务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政府需要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就将社区服务建设纳入其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服务供给制度,为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做好前期规划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用地、设置等给予一定的保障,协调使用社区内外闲置的宾馆、福利设施等,为社区服务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此外,政府还需要在社区服务组织发展的税收、工商等环节给予优惠,尤其对于社区组织进行的社区服务活动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包括公办机制、民办机制、公私合办机制等,对于在社区服务基地内入住的机构,给予一定的减免,包括场租减免、水电费减免等,同时设立一定的奖励政策,鼓励社区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对于民办社区服务机构,在登记注册、注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于社会力量投资办社区服务要积极鼓励。
5.5注重项目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
当前社区管理正处于从“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转变阶段,为此,政府就必须转变以往对于社区服务的刚性管理方法,采用柔性管理方法来促进社区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树立“服务导向”意识,掌握好自己的服务角色,在社区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而是要提供服务,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服务。为了有效履行服务职能,政府在社区服务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发挥多方合作效用,根据居民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社区中的住户是社区服务的接受者,居民们对于服务的感受是衡量社区服务效果的最为有效的标准,政府提供的有效的社区服务就是既要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让居民体会到政府对其关心,让其感受到幸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们进行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社区服务提供过程的一个基本内容,尤其是当前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的诉求比较高的情况下,政府在社区管理中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这一过程,需要切实的将居民的社区服务需求作为其服务工作的立足点,只有切实围绕居民的需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才能充分履行政府的服务职能,网络化治理的目标才能实现。所以,在社区服务过程中,政府必须加大对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社区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加快推进社区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加速不同资源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社区服务发展。
5.6 建设完备的社区服务制度
社区服务制度是社区服务工作开展的依据,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社区服务制度,实际的社区服务工作才能切实的做到依法依规进行。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的社区服务工作出发,根据社区服务工作内容建立社区服务制度。社区服务制度的具体内容覆盖范围比较广,在社区服务中所涉及到的项目管理者、工作者、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都需要涵盖,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在具体的社区服务提供过程中,不同的组织由于自身经历的不同,它们的社区服务项目管理过程也会不同,而通过项目管理这一过程逐渐发展,社区服务组织会逐渐成长。在社区服务工作中,不同组织的不同人员的素质、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社区服务项目的成效,因此就需要加强对社区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努力提高其社区服务工作意识、工作能力,进而提高社区服务工作效果。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还必须建立专门的信息制度,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方法。项目管理能够被成功运用的前提之一就是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信息制度的建立,为项目管理的运用提供信息平台,促进项目管理的实际效果的发挥。
5.7 加强社区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
正如笔者在前文所分析,社区服务的对象不同,其对于社区服务需求就不同,因此政府必须进行社区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具体来说,政府在社区服务中必须要完善其服务项目,包括幼儿教育服务、劳动就业培训服务、社会保险服务、退休管理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对于社区居民进行不同服务人群划分包括幼儿、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了解不同人群社会服务需求,满足其社会服务需求。当前,尤其是要对于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社区服务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加大社区服务覆盖面的同时,重点扶持社区服务比较弱的社区,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做到基本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
城市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公益性。为此,在城市社区服务社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建设:一是对于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建设,要合理布局社区服务网点,使得居民能够方便需求服务;二是进行社区商业发展合理规划,形成整体的商业服务体系;三是支持大型家庭服务企业进驻社区,为社区家庭提供服务;四是引导和吸引社会组织积极创办社区服务活动,包括个人的服务业、社会公益组织服务业、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等,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可以多样化,从衣食到住行,都可以提供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五是政府要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包括燃气部门、水电部门、邮政部门等在社区设立网点,方便社区居民办事。
结语
本文在有关城市服务社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国外城市先进社区服务的经验,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宜昌的宜都市和当阳市的城市社区服务进行了研究,并就发展宜昌城市社区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对项目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其次以宜昌市的社区服务发展现状作为研究案例,开展调查,进行重点分析,最后为当前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提供对策,力求能够促进实际的社区服务的发展。本文的重点是对项目管理的理论、项目管理内容、项目管理方法在社区服务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研究其现实的可行性以及可以带来的价值。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了项目化管理在社区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将社区的各项工作项目化,指定明确的目标,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实施计划,同时将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严格实施,确保项目的完成,并且配套完善的总结和评价机制。通过研究,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是在当前社区服务发展的现实状况下,为了进一步的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利用项目管理来促进其发展,有着突出的现实作用。
本文的不足之处就在于,笔者在本文中进行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常规性居民,采用了随机调查方法,有的特殊性居民可能没有调查到,比如社区的军人、社区在家的老家,同时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常规性社区服务内容的调查,对于一些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并没有调查。这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项目化管理在社区服务中的运用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