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起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互访互问,角色扮演,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和讲座能够成为是中学生积极心理形成的主导因素,应当适当增加,但是存在应试教育的压力,通常情况下无法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分给专门的心理教育,甚至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室普及的现在,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张,使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可以从其他学科的内容入手,正如之前所说,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无时无刻存在。其他学科对心理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学生们可以通过语文课上如诗如画的经典文章来陶冶情操,多发现正能量的美的画面,从而对生活充满热爱,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与感染。与此同时,在政治课上,中学生不仅学到做人的基本准则,逐渐产生对人生的意义思考,努力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去做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通过这样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的模式教学,让中学生尽可能结合更多的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进行很好的心理调适,就很容易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学校应该积极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使教师可以用良好的心态来影响学生,细腻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快速而聪明地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从而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政府改善社会环境
智能手机广泛流行的今天,网络的确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但也使许多的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帮助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摒弃网络成瘾等恶习,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合力防护:一方面,需要老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紧密配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加强教育与引导的力度,将其注意力重新转移到现实中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更加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管理网络文化的责任,建立合理的法律保护体系,改善网络文化的现状,击破网络上的虚假不良信息,给学生们传递更多网络文化的正能量,同时,也给他们营造积极、纯洁的网络环境氛围,使学生们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好习惯。
过度的应试教育压力可能会使中学生心理逐渐变得扭曲,产生各种问题和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够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以及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速度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缓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给孩子们更大的更加自由的成长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大方向上引导其心理健康成长。
五、结论
中学生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虽然不可能做到每一位心理健康发展的中学生都能对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但至少不会对国家未来向前的发展产生阻碍。而心理不健康发育的青少年在成人以后很有可能会对其自身以及社会大众的安全产生危害,成为阻碍社会健康全面向前发展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父母对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将每一项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与重视,而且更能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加快国家文明和谐建设的脚步。
关于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