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公共行政管理制度是不健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也有不合理之处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缺乏一个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权力的监督力度也是比较小的,很难保证弱势群体和民众的权益。其中,个别官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现象也是比较多的,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和公共利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行政办事的透明度不够,影响了群众知情权。再加上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真正的问责制,使一些政府官员在进行管理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在这样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环境下,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的,也影响公共事业的发展。近些年屡屡被媒体报道的“小官巨贪”的现象,一次次刷新我们对这些所谓小官对政府形象的严重危害。例如:西安市一个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为自己牟利,单笔受贿金额达到5000万,通过虚假做账和受贿累计不当得利达到1.2亿之多。
2.政府职能转变欠缺,不及时
在当前的公共行政管理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没有得到落实。政府的管理模式依然死板,强制,控制,落后,没有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还是存在一言堂,官衙作风的现象,人民群众的困难还是没有被地方政府重视和解决。另外政府部门过多的干涉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欠缺,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公共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一个事例充分说明了一些基层行政机构的职能的转变上的问题,江苏靖江一群老人退休后,原单位为防止养老金被冒领,要求他们须不定期开具“自己还活着”到当地公证处开“活人证明”。这种笑话事例多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同样也有损政府的形象。一些地方政府在转变政府职能这个问题上,嘴上光喊不动,抱着部门或个人利益不放,依然我行我素。“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之风,在一些地方还有一定存在。同时,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也要提高服务水平,否则,为难的是百姓,尴尬的是自己。
3.政府部门管理权责不明确
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权力上收,责任下划的问题。由于受我国传统的行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在缺乏对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就迅速进入了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取舍的实践。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对 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过于简单、笼统且强调纵向职能多,涉及横向职能少。这就使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缺乏基本的法律指引规范和强制性。另一方面,在政府纵向职能的定位上,行政权力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分配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选择顺序和原则。最终使得我国目前政府纵向职能界定难以取得成效,使得政府办事效率低下且民众抱怨不断。
(二)推进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有效策略
1.完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完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工作是加强行政监督。
这里的监督主要是指权力机关,或者政协以及群众的外部监督,以及运用舆论的监督力量,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加对行政的监督力度。通过这种外部监督,减少公共行政管理部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现象,使公共行政管理环境变得民主,廉洁。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在工作中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内外部的监督,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系列问题,使公共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法可依,从而促进我国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呢?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使政府成为为民办事,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能够接受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能够推动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型政府不仅服务态度的转变和服务项目的增加外,而且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人民大众为目标导向建立现代化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的行为趋向合理化,听取人民大众的声音和反馈。转变政府职能不是一味强调“不管”和“少管”的问题,政府即不能作为社会的保姆,也不能仅仅成为一个“守夜人”,我们政府有放权不够的问题,也有管理不够,执法疲软的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民主的法治出发,从有利于发展出发。一些地方政府开设的投诉信箱及地方电视和网络节目开办的时事类的节目,就能直观体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服务型的政府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地为群众谋福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的现阶段目标就是将政府行政机构建设法治政府,和谐政府,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加强公共行政法规的建设
统一公共行政程序制度的法律化,约束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解决当前行政管理机构办事拖拉,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建立一套明确的公共行政管理法律责任规定,使各部门的法律责任的明确划分,让执法者在执法活动中,能遵守法律,严格按照规定办事。通过对公共行政法规建设,改善当前公共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执法质量。
4.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放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查和效益直接的 比例关系。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现的综合生产产,它可以优化整个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环境,可以优化国家各种生产要求的结构与配置,可以集聚和优化各种资源,可以凝聚人心,决定国家的发展速度。行政管理现代化问题是在持续不断的改革中实现的包含着对改什么和怎么改所做出的答案。而提高行政效率非常重要。也正是这样,把行政管理现代化同提高行政效率联系起来,必须指出我们所说的“效率”,已经参考、借鉴了前述“生产力”或“生产率”的概念,不是习惯上所表达的单纯的或狭义的速度,而是包括除速度或及时性之外的质量、成本、效益,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等之类。行政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而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行政体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精简人员,各职级行政人员责权分明。2. 切实提高组织领导者的素质和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3. 建立客观公正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打破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大锅饭”思维模式,实行奖优惩劣机制。4.建立公平有效的监督机制,使行政工作人员不徇私,不贪腐,公平高效的做好本职工作。5.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设电子政府,现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电子政府的推进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在我国政府主导型和后发超越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行政管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公共服务的品质,进而直接影响着官民关系和干群关系。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千变万化,机遇转瞬即逝,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时刻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因此,效率就是对于行政管理的首要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效率观念,增强效率责任意识,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5.建立和培训专业化高素质公务员人才队伍
行政工作人员是我国行政管理事务的主体,承担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的重任,因此公务员人才队伍的素质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品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容易滋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对于公务员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进行有效考核,因而,比较容易产生惟命是从、庸庸碌碌的干部。但在社会土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由于政府的职能基本上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这必然要求公务员队伍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素质,另一个方面要敢于创新、开拓,要由庸碌型的官员转变为专业、职业、高效、开放的复合型人才。而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所谓的行政管理现代化首先以及最终都是人才的现代化,因此,必须加强公务员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行政管理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6.改进优化工作方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行政管理,通常己经脱离古代依靠治理经验中的那种议事和决议的规则,而基木上都是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迅速地加以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因此,有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进行处理,提高行政事务工作的执行效率,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因此,行政管理必须改进传统手工处理方式,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办公工具,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结论
本文基于以上思考,在结合参考当代学者对于行政管理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有关内涵。在综合中国行政管理传统思想和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历次改革探索后,参考西方各国公共管理历程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现代化的任务,并在此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和高效政府,实现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并分别从行政管理法治化、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政务公开以及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综合措施。关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方面,本文一方面参考日、德、等国先进经验,一方面着重人员素质对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一面,从行政管理效率观念、专业化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等方面,初步提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较为切实的措施。
综上所述,木文在上述历史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对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和高效政府提出初步的见解,以期对有效推进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做出基本分析。
参 考 文 献
[1]姜辰枞. 浅议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提升[J]. 人才资源开发,2015,(16):17-18. [2017-09-29].
[2]李汉英. 解析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 经营管理者,2013,(08):365-366.[2017-09-29].
[3]潘金昌. 合作政府视角下的英国社区新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张锐. 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文化原则[J]. 安顺学院学报,2011,13(05):92-95. [2017-09-29].
[5]王利敏,戚建霞. 论公共行政文化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影响和作用[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2):65-67. [2017-09-29].
[6]谈玲. 关于公共行政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究[J]. 法制与社会,2009,(16):245-246. [2017-09-29].
[7]А.利伯曼,潘兴明(译). 中亚公共行政管理的经济作用:分权与混合政体[J]. 俄罗斯研究,2008,(06):75-87. [2017-09-29].
[8]张星,马朝阳. 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模式[J]. 未来与发展,2008,29(09):54-56+53. [2017-09-29].
[9]吴昊,吴成钢. 公共行政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与社会文化环境——一个公共伦理分析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2006,(11):169-173. [2017-09-29].
[10]吴成钢,崔彦. 论公共行政管理的伦理基础——一个公共伦理分析视角[J]. 伦理学研究,2006,(03):76-79. [2017-09-29].
[11]文选才. 乔治·W·布什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模式分析[D].复旦大学,2006.
[12]李喜童. 创新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03):73-75. [2017-09-29].
[13]朱琳,叶海平. 公共行政管理的网络化探索[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4):63-69. [2017-09-29].
[14]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 中国行政管理,2005,(02):58-62.[2017-09-29].
[15]李之洋. 制度创新:走出公共行政管理的熵值效应[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03):31-33. [2017-09-29].
[16]尹继卫. 公共行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实施与评估——中英公共行政管理培训研讨会述要[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7,(03):77-80.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