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容摘要………………………………………………………………………P2
社区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3-P8
参考文献……………………………………………………………………..P9
内 容 摘 要
一、社区行政管理的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二)社区行政管理的含义 二、当前社区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繁重,部分工作从计划到正式实施进展缓慢 (二)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性差,极易造成矛盾 (三)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性差,服务意识薄弱 (四)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度差,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度差 三、对社区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一)社区工作要加强创新意识,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来培养、培训新、老员工,改变传统思路,去繁从简 (二)加强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社区工作者应主动与社区居民联系,及时互动,减少矛盾,争取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理念及水平,加强社区委员会自身的建设 (四)社区管理工作应更加民主化,社区工作者应定期深入到社区居民中走访了解居民实际想法,并鼓励社区居民多多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可随时对社区展开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四、总结 强调解决社区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
社区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中社区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化阶段,面对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突出、流动人口比例激增等,作为基层单位的社区在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社区基本概念出发,对社区管理方法进行探索思考,不但能够创新社区管理方法,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而且能够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和完善理论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成为了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居民对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文化建设等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应该加强社区的建设来满足这些需求。社区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和辖区范围内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安定、生存与幸福指数的提高,社区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行政管理的概述
(一).社区一词的来源、发展及定义
社区一词是由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的。英文“community”含有公社、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 《社区与社会》一书中,传入中国是在1932年底,当时燕京大学邀请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来华讲学,他在讲学过程中用到社区一词。1933年费孝通等一批青年学者将“社区”一词译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社区(1)。
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社区界定为:社区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活动规范,共同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特定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社区有四个基本要素:相对固定的人群、相对固定的区域、形成共同遵守的活动规范和成员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由此可见,社区不是一个组织概念,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之一,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或者趣味相同的人群集聚在一起从事社会活动的共同载体(2)。
所谓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其表现形态可以是一个村庄、一个乡镇,或一条街区,甚至整个城市,聚居在该区域中的人群具有特定的生活工作方式并获得心灵上的归宿。
(二)社区行政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是指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由社区内的管理团体、机构、组织实施的一系列社区规划、建设、发展以及秩序维护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为了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事务实施有效的调控过程(3)。
在我国,社区管理的概念是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社区管理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自治性、综合性、规划性、层次性等特点。
为了实现社区人力、财力、设施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社区的管理。
当前社区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社区管理领域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管理就完美无缺,当前社区行政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区工作繁重,部分工作从计划到正式实施进展缓慢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管理的任务也日益繁重,随之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区肩负着:社区安康工程(如:创业引导服务、退休人员服务、下岗人员再就业服务、卫生服务、教育培训、民事争议调解、指定监督人等)、社区便民服务(如:婚姻登记指导、计划生育指导、代办帮办宅基地申请、组织关系转移服务等)等工作,任务繁多且杂。一般情况下,通常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就要负责好几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以一对十,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这种现象在社区行政工作中十分常见,而当手头待处理的工作堆积如山时,就很难保证每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尤其是由于新居民区的大量兴建,出现城市居民的室内大流动,再加上户口除了儿童入学对外居民生活并无多大影响,因而出现城市内的户籍与居住地脱离的 现象。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市区划调整,农转非即农民转为居民,城市社区中农居混杂的现象日益增多,开始出现街道、社区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举个例子,我们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到每家每户通知由于车库的房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对各家的车库进行改造,车库内的东西需清理干净。这时住户会询问工作人员具体改造的时间以便早做准备,工作人员却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只是回答:“还早。”时间过去了半年之久,改造车库的计划也好像被搁置了,迟迟没有任何进展,社区工作人员也对改造这件事情只字不提。从车库改造计划通知到每家每户到具体实施,耽搁了半年都不止。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相信在社区工作中,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二)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性差,极易造成矛盾
社区工作人员通常在执行或通知事项时,直接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通知居民将要执行的事项,居民通常处在一种比较被动的情况之下,社区不会主动与居民进行沟通与交流,两者之间互动性较差。当社区工作人员下达通知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居民的不理解与不满,居民会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发言权,任何决定都是社区做决定,从不考虑居民的意见,久而久之,会逐步加深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工作的成见。如今,社区管理上面结构分化的不清晰造成社区居民没有自治管理的意识,没有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区事务和公共服务的行为过程中来。这种情况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磨灭了社区居民心中原有的自治权利和微弱的自治意识,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较弱,更多的是“坐享其成”,等待着政府及社区给自己提供各种服务和消费。社区居民应该更多的了解自己的社区,了解社区的管理方法和建设思路,这样才能形成社区人民的归属感,更好的协调社区与居民的关系。
社区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