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差,服务意识薄弱
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社区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还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以处理各色事务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人员。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即是做人的工作,也是做事的工作,但是最重要的是,是直接与人打交道。调节邻里之间的关系,提供社区服务,涉及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大多数是“社会弱势群体”,是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而在与这些对象沟通的一系列过程,往往都不会一帆风顺,社区工作者往往会花上较长的时间与之沟通,并且常常会受到来自这些群体的不理解、质疑甚至谩骂,若是没有高尚的、自觉地职业道德难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所以需要特别强调职业道德建设,特别强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从我做起”,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基本、最具体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和对自身正确的认识,社区工作人员对自身所处职位的认识不够到位,服务意识薄弱,也缺乏一些应该具备的能力。
(四)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度差,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度差
由于社区老旧的一些宣传模式与方法,社区各项活动社区居民参与度、参与积极性较差,居民参与意识薄弱,很少看到居民参与的身影。由于缺乏参与感和代入感,居民对社区各项服务的满意度都不是很高。
在一些社区活动中,社区居民在社区中参加活动少,有的邻里之间还陌生,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进而对社区公共管理方面的事物的积极性也不高。好多居民由于工作没时间,自身维权意识也不够,每次参加活动都费事、费时和费力等原因,他们喜欢有问题直接找政府,这跟之前的管理模式分不开(之前政府是“管制型”),各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意识淡薄。过去社区组织的运作及居民的参与大多,由于缺乏参与感和代入感,居民对社区各项服务的满意度都不是很高。因为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是双向的,如果社区对居民关系不大,一方面,社区没有能力为居民提供他所必需的服务,另一方面,居民在生活。居住等方面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也很少求助于社区。因而对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缺乏兴趣,由于缺乏兴趣和参与的 积极性,从而导致各类活动不易展开。
三、对社区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一)社区工作要加强创新意识,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来培养、培训新、老员工,改变传统思路,去繁从简
创新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创新的基本前提。先有思维创新,才可能有时间创新。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同样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同样需要确立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社区工作。
创新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所谓社区建设,就是要去建设社区原先没有的东西,通过建设去创造“新社区”,这就必然要求创新,也就只有通过创新才可能实现。社区建设是新事物,是在理论准备不足、没有现成经验和现成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开始的,每走一步都需要探索,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前进一步。
社区工作者应该逐渐意识到,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该摒弃一些陈旧的思想和冗杂的办事方法,开拓创新,去繁从简,简化一些复杂的办事过程,将新观念、新思维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进步。另外,在对党员干部的培训上,社区管理领导也开创了不同的方法,先后制定了居民公约、民主讨论会等条例,针对社区党员年龄偏大的群体,社区管理层组织了外出参观、摄影图片展、党课教育等活动,丰富了老年党员群体的生活,创新活动载体,激发群众活力。阵地的作用发挥一直是社区工作开展的亮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专栏,落实政府工作政策与任务,并且积极采纳居民意见,在社区内设立读报专栏,为居民群众学习和掌握政府工作政策提供更便捷的平台。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只有牢牢树立创新精神,不断突破传统观念,不断创新,才能搞好社区建设。(二)加强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社区工作者应主动与社区居民联系,及时互动,减少矛盾,争取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们都知道,很多矛盾的源头都是因为缺乏及时的沟通,很多社区工作中的小问题小矛盾都是由于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沟通不及时、互动性较差造成的。要解决矛盾,就要及时沟通,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管理工作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与社区居民建立联系,及时互动,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在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方法上,不仅仅可以采用传统的“跑断腿,磨破嘴”的方式,为了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可以建立社区信息公众平台,将现代化的沟通联系方式运用到实践中来。(三)加强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理念及水平,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加强社区委员会自身的建设
社区工作者要“从我做起”,努力提高职业素养,社区工作者应当自觉自愿地去遵守该岗位的具体规范和要求,按规矩办事,把职业生活中所要求的各种道德准则作为自己做人的根本,把“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职业技能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从业者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要真正把职业当做事业来对待,还必须在道德关系上下功夫。只有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养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有了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也才会用心去掌握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所以,社区工作者要真正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全面提高职业素养,尤其是道德素养,通过不断实践使职业道德的建设落到实处。
社区工作者作为联系社区居民和社区服务之间的纽带与桥梁,需要遵循职业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规定着社区工作者及其从业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必须遵循的早做程序和操作要求。遵循职业行为规范是对社区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些职业行为规范则是作为社区工作者的人来执行的,其实施过程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而且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处理好各自之间的种种关系,社区工作者需要遵循另一类规范,即法律和道德规范。这是社区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社区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态度是“时时刻刻为社区服务”,以“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来为社区居民服务,坚持“城市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态度,想社区之所向,急社区之所急,一心一意为社区办事,以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实现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四)社区管理工作应更加民主化,社区工作者应定期深入到社区居民中走访了解居民实际想法,并鼓励社区居民多多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可随时对社区展开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在社区工作中,为了做好或者改进社区工作,进行社区需求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社区工作者了解在社区需求调查的方法,社区需求调查在社区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社会调查可以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找到社区需求之所在等。其次,社区需求调查时改进社区工作的基础。做好社区工作必须了解目前社区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改进社区工作,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社区需求调查来获得。
在社区调查过程中,进入社区居民家中进行入户调查时避免不了的。作为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一些入户调查的知识和技巧,以取得居民的信任,配合调查,取得良好的效果。社区居民亦可对社区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四、总结 城市社区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仅谈谈作者对社区管理的一点认识。社区管理离不开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政府需要调动社区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居民进行自我管理。找准社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针对性实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社区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社区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的精华应用到实践当中,更好地服务实际情况,而实际经验的总结也可以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升华 当前,社区行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不仅必要且重要,这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在社区管理工作不断改进与提升的同时,社区居民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管理活动中来,为社区的建设出一份力。社区管理的主体也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社区管理层可以大力借鉴其他城市社区先进管理经验,探究建立本地社区特色管理体制和民主自治机制,继续深化理论学习,为社区居民谋利益。
参 考 文 献
(1)《社区工作实务》,吴铭忻,南京出版社,P1
(2)《实用社区工作手册》,赵家俊,北京工作大学出版社,P2
(3)《社区工作实务》,吴铭忻,南京出版社,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