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伟大创举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以我国青海省玉树县为震中,爆发了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的7.1级浅源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我国政府迅速反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调集社会各方力量,举全国之力的同时,争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凸显了我国政府应对公共性危机的能力。中国式危机公关的伟大创举和宝贵经验也为今后各国应对公共性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1)第一时间,快速反应 地震发生后,中央第一时间成立了玉树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汶川的抗震救灾工作。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大规模调动武警,公安,消防,解放军等开赴灾区,投入抢险救灾第一线;以最快速度,从全国调动大量的抗灾物资、器械、医药、食品、专业队伍,引导和组织大批志愿者迅速有序投入灾区。胡锦涛总书记提前结束了对外访问回到中国,召集政治局常委会议部署工作,随后赶往灾区,不顾余震,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2)利用媒体公开透明宣传 事件发生后,央视等媒体就开播了关于地震的直播节目,同时我国中央、地方,包括港澳台媒体派出了数百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奔波在灾区第一线,以信息的高度透明,充分解答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公布第一时间灾情信息,满足了大众对灾区信息的需求,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及时制止了流言的漫延。(3)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齐心救援 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救灾行动迅速展开。各地政府纷纷向灾区调运物资或派遣救灾分队深入灾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尽其所能捐款捐物;普通民众,上至老人,下至顽童,各行各业的人们甚至乞丐、囚犯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支援,救助灾区,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有效配合了政府组织的治危工作。(4)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中央立即决定着手开展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和灾后重建工作: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口粮和补助金,同时,加快对损毁工程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供水,并做好临时水源卫生的检验和防护;在居住方面,接收、调运、安装帐篷及活动板房、简易房。在进行大规模物质救援的同时,派心理专家进驻灾区对当地居民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抚慰灾民的心灵创伤。2、“三鹿奶粉”事件拷问中国政府管理危机能力 2008年9月10日,我国各地相继出现患有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罪魁指向三鹿奶粉。经三鹿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五万多病儿,至少四人死亡的事实让人们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安全危机的恐慌中。“三鹿奶粉”事件再一次拷问了中国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而我国政府秉持的以下几点原则对这次危机的化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1)以人为本:食品质量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健康,绝不能拿人民的生命健康来换取利益。2008年9月13日,党中央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规定对患儿进行免费治疗,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立刻在全国检测所有奶制品。
(2)快速反应:事件爆发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明智的反应,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严惩不法分子等这些举措的实施,对化解这次危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3)信息公开:信息发布及时性和真实性是危机管理的核心。有关部门并没有因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造成社会巨大震动而隐瞒其他奶粉的问题,相反,还采取了最快的措施检查所有奶粉,对检查出的结果,采取了最快的公开,最大限度上安抚了民心,避免了民众的情绪失控。 从以上两例公共危机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和方式正在日益成熟,第一时间快速反应,主动引导舆论,信息公开快速准确,及时搭建沟通平台,开展危机公关等有力举措,让这些危机事件得以有效化解,同时也赢得了国内民众和国内外媒体的赞誉。(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非典”事件以来,国务院一直把公共危机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会提出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至今已基本完成了对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各个层面的安排和部署。从法规层面看,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框架性文件:2005年,通过了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龙头的106项国家预案;2006年,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
论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