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幼儿从小开始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自己是个被动的爱的接受者。这些爱的累积,渐渐地使幼儿感受了爱,从而懂得了什么是爱,以及爱的意义。于是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人,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回报爱的需求,最后将这种爱的态度,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建立人与..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幼儿从小开始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自己是个被动的爱的接受者。这些爱的累积,渐渐地使幼儿感受了爱,从而懂得了什么是爱,以及爱的意义。于是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人,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回报爱的需求,最后将这种爱的态度,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在付出爱的同时,所获得的爱的满足感与快乐感还进一步加深了爱的需要和实施爱的决心。如此反复循环,螺旋上升,一个儿童或一个成人从一个消极的爱的接受者最后成了一个具有爱的胸怀和爱的能力的给予者。但是要记住这爱的发展中的每一环都离不开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点拨。那么,怎样给幼儿以爱?怎样让幼儿接受并产生爱的体验,懂得爱?怎样将这种体验与理解变成幼儿的态度和需要,以及如何实现爱的给予?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为幼儿创设的给予爱和实践爱的环境。 在报纸杂志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报道,有的子女婚后对父母不孝敬,甚至虐待,严重的逼人致死,可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对他们关怀备至,倾注全部的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主要是他们在幼年时期未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父母对子女爱的情感只是单向地输入,而不双向交流,父母把爱倾注给幼年子女的同时,没有培养孩子也去爱父母、爱别人。不孝之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而他却不用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同伴,不会体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他只学会了接受爱,而没学会付出爱。 一、初步认识什么是“爱心”与同情心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2)(一)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岳阳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关于学习幼儿入园前应做何种准备.. |
点击查看关于 幼儿 爱心 同情心 培养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