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与心理案例分析根据幼儿日常行为我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对幼儿的行为与心理进行分析如下:一、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禁果效应在心理学中,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是,被禁止的事物,对人们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欲望。生活中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设悬念”,就是利用了对..
幼儿行为与心理案例分析 根据幼儿日常行为我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对幼儿的行为与心理进行分析如下: 一、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禁果效应 在心理学中,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是,被禁止的事物,对人们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欲望。生活中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设悬念”,就是利用了对方的期待心心理,增强了召唤感。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孩子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禁果效应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对于孩子来说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他们想要尝试的欲望越强。这时,对于父母来说,合理的疏导加上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抽刀断水水更流”,强行禁止不如因势利导,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很多时候,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会对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不能说脏话、不能撒谎、不能冒险、不能做禁忌的事情。但父母越是这样说,孩子却越是好奇。他们很想尝试一下,不听父母的话会是什么结果。这种因好奇而产生的探索欲望,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但是对父母而言,出于各种考虑,是不愿意甚至难以接受孩子这么做的。所以,常常会听到父母抱怨:“我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 很显然,这里的“不听话”,是父母出于自身的考虑而得到的结论,是因为孩子没有顺从父母的意愿得出的结论。很难想象,如果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那会是怎样的场景。孩子可能会成为父母的复制品,他们的生命体验几乎会被全部抹杀。父母告诉他们不能吃糖他们就不吃糖,告诉他们不能玩手机就不玩手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丧失独立能力。想想看,小时不听话,不过是给父母增加点麻烦,况且这不听话的本身还有待商榷。可是如果父母为了省心,非得让孩子一味顺从、听话,那么孩子长大后还会时时处处依赖父母,父母就有操不完的心了,这结果恐怕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了。当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听话时,很有可能是他的自我人格和独立意识在起作用。父母如果不加了解强行遏止,孩子在探索外界和内在世界时可能就会变得消极;但如果父母懂得因势利导,就会大大有助于孩子强化自己的典型人格,使他们能够更融洽地与外界沟通。 幼儿行为与心理案例分析(一)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 下一篇:早期教育的家庭影响研究 |
点击查看关于 幼儿 行为 心理 案例分析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