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探微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作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续集中,但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对事物探究的心理动态。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特别重视从创设情境、注重教学艺术以及运用多变的方式这几方面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字】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艺术;教学方式
一、重视创设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要让低年级学生兴趣盎然地学语文,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他们创设情境,给他们发现美的时空,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这样,从课文导入到引导感知文本,都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
(一)情境化地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教师的教法就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出奇制胜”,呈现出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材料,才能更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去发现、思考、探索和创新。可见好的导入,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情绪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化地朗读训练
《新课程标准》把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教学目标的重头戏。在具体的朗读教学操作过程中,又如何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呢?其实,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均是贴近儿童实际生活情境的。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文本信息与现实情境进行比对,从而获得新知识。但是低年级学生因很少甚至没有接受社会环境的熏陶,在认知上显得单纯,所以,朗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创设朗读情境,拨动学生朗读的心弦,促进其思维的升华,显得尤为重要。《东方明珠》这篇课文,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学生通过读文,知道了东方明珠的地理位置,但是学生通过朗读能否透彻了解其地理位置呢,教学时,我预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有一位老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看,可是,她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我们班哪位热心的小朋友能帮帮这位热心的老奶奶呢?这个情境一抛出,孩子们一下子来劲了,表演的学生兴致勃勃,生动逼真,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异常集中。这样的教学环节就有效地促使了学生动口、动脑,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东方明珠白天的高大与夜晚的美丽,学生能够非常流利地进行课文朗读,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明珠的高大与美丽,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课文学到这儿,老师心动了,想到上海去看一看东方明珠,可是时间紧张,我只打算在那儿呆半天,你们说我是白天去,还是夜晚去呢?情境一出,孩子们在前面充分感悟朗读的基础上,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发表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可爱的孩子甚至说出老师我想和你一起去的想法,通过这一情景设置,顺势又提出更高的朗读要求: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老师更加坚信你的观点吗?话语一出,整个班级进入了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感情真挚,一个比一个语气恳切,整节课就在这样一个一个的情境里,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和极富创造力的的想象得到充分的表现与发挥。
二、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