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 次:高起专
幼儿游戏活动组织质量与问题的观察分析
范文提纲
一、论题观点来源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更能充分的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游戏中可以充分的开发孩子的大脑和感知生活的乐趣以及学习的重要性。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的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但目前,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适当的时空条件,自身在幼儿园工作两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有如下认知,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需要通过游戏去积累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需要通过多次的探索与试验才能习得一定的内容和技巧。这种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是他人无法替代而必须由幼儿亲历的成长过程。如幼儿在玩一些挑战性的游戏时往往很难一次性达到让幼儿满意的效果,幼儿通常有着强烈的重复玩下去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和教师就需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时间来延续幼儿的游戏行为,让幼儿在充分的自我体验中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接受事物的节奏必然会受到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幼儿期是幼儿迅速发展的时期,其对事物的认知充满了好奇,提供适度的认知空间和认知经验,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游戏活动组织的质量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的发展特点,配以适当的时空条件等。
二、范文基本观点
活动组织的质量是幼儿自由自主参与,并能从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经验的活动,它能够为幼儿提供愉快、充实、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机会,促使幼儿健康发展。游戏质量需要幼儿行为和思维的参与,并且能够促使儿童前后经验之间形成联系,得到多方面的经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游戏活动组织质量的高低还具有自发性、新异性、娱乐性、创造性、主体参与性等特征。游戏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适应世界的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有价值的课程,也是幼儿主动学习、实践探索与自主发展的最佳途径。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天玩什么,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正文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家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也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于是,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在游戏活动中,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特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因此怎样学会观察游戏、分析观察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幼儿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1、幼儿游戏目标制定
《幼儿游戏活动组织质量与问题的观察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