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表现在幼儿不能够准时定量的进餐,有些幼儿喜欢在饭
前吃零食,喝饮料,到了吃饭时间却这不想吃,那不想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偏食的习惯。
(2)因身体不适,食欲不正
有些幼儿由于身体不适,如感冒、湿疹、手足口病,肚子疼,消化不良、或者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容易引起幼儿没有胃口,食欲不正,导致偏食。
(3)不愉快的饮食经验
食物的单调、口味太重、饭菜太烫等,都会影响幼儿对食物的好感,从而造成偏食的不当行为。
三、家园预防与解决幼儿挑食与偏食的对策
1.家庭与学校增加饭菜花样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让孩子们自己用图画的形式设计自己喜欢吃的菜谱,这样老师就能及时了解到孩子们喜欢吃什么,然后统计让保健医生在制定菜谱时有个参考。
2.父母以身作则,建立健康饮食基础
古人有云:“身教重于言传”。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父母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形象。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或狼吞虎咽,不要在幼儿面前批评食物的好坏,饭前不要吃甜点以免破坏食欲。
3.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游戏活动中改善幼儿偏食行为
(1)儿歌引导,激发孩子“吃”的兴趣
在日常活动中,我经常用有趣的儿歌来激发幼儿“吃”的欲望。比如:在学儿歌《三明治》时,我们准备了面包和火腿,并与幼儿一边唱儿歌,一边制作三明治。做好后,我特意拿给平时不爱吃三明治的皮皮品尝,皮皮试探性地咬了一口,然后说:“好吃!”小朋友们都羡慕地看着他,东高兴极了。显然,东东对三明治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排斥情绪。
(2)动手制作,让幼儿爱上各种食物。
我们经常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等幼儿喜欢的形式,帮助幼儿改变对个别食物的看法。比如,在“包饺子”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一起择菜叶、洗菜、制作饺子馅等,让孩子接触、认识、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在品尝饺子的时候,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吃。
(3)区域游戏,提高孩子进餐的积极性。
在一些区域游戏中,我有意让偏食的幼儿担任“厨师”的角色,让他在“配菜”的过程中了解各种食物,感受到菜的多样性;然后,转换角色充当“顾客”,对“厨师”的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让幼儿觉得并且各有各的味道和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不能只吃自己喜欢的菜,这样会长不高,长不胖,也长不好看,让幼儿认识到挑食、厌食是不好的习惯。
(4)愉快进餐,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就餐氛围。
餐前可以给幼儿听一听优美的轻音乐,营造愉快、宽松的就餐气氛。我们还会安排一位值日生来担任“小动物报菜员”,请报菜员根据今天的菜谱扮演小动物,如:今天的菜是水煮虾,我们就请小朋友扮演小猫报餐员,用游戏的口吻向小朋友们报餐。教师为每一道菜取一个生动的菜名,再形象地告诉孩子这些菜对人体的益处,让幼儿看一看菜的颜色,闻一闻菜的香味,再尝一尝菜的味道。
(5)表扬、鼓励,促进幼儿乐于就餐
在纠正孩子挑食、偏食习惯时,我们要把握好度,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对于偏食的幼儿,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要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在愉快的饮食环境中,孩子偏食的习惯就会慢慢得到纠正。
3.家园合作,纠正幼儿饮食习惯
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超市或菜市场采购食品,让孩子帮忙挑选食物;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饭,使其意识到每一顿饭都来之不易,好好吃饭是对劳动者最大的尊敬。总之,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选择,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帮助幼儿形成合理饮食的观念,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有效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09
[3] 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M]海豚出版社2005.09
幼儿挑食情况以及家园采取对策情况的调查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