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幼儿园,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和谐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建立安全感,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发挥幼儿个性和潜能”。]《纲要》中指出:“和谐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建立安全感,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同时活动室的布置也应体现德育内容,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熟悉了可爱的家乡,熟悉了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
儿童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大,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将使他一生受用无穷,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如:按时起居,按时进餐等,孩子在养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遵守一切制度、纪律的倾向,幼儿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性格也随之形成和发展,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文明行为的培养
我们注重生活活动的教育,切不可忽视幼儿的心理卫生。一个儿童只是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而情绪紧张、性格怪癖或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因而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仅是指生理方面的健康,而且应该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宜能力的全面发展。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实现角色转换,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小商店、小医院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接待、让座、倒茶,启示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来与管理员、售货员交往。“老人”上下车要有人搀扶,上车后受到让座的礼遇;“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医院”的“医务人员”要关心、体谅、同情、照顾病人等等。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 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伴随着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外界的交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
(三)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幼儿道德品质培养 (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