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望文问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的杰作。而在当今日益蓬勃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这四种中医沿用的诊断方法也有了用武之地。运用它不但能够有机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望”即看神色。“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学生的神色举止,得知其领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的神色茫然,答问吞吐,说明他并未听懂;如果学生听课的神色心不在焉,答问迟迟不语,或者风马牛不相及,这说明他的注意力已经分散。反之,如果学生的脸上呈现喜悦,激动,愤怒,惋惜的神情,这说明他已进入教学的境界。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调整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更生动活泼。
“闻”即听声音。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师应该细心听取学生的各种反应,以了解其接受知识的情况。老师不但要对被提问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还要对一些“旁观者”的弦外之音进行正确处理。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适当点拨,则会使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化险为夷”,有时还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问”即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与疑从来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教师能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提出问题,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科学的设疑,析疑,能逐步培养学生准确,简洁,流利的说话习惯。课堂提问是每位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有人说“设计好的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
“切”即交流思想。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把该讲的东西讲了,该传授的内容传授了,就完成了任务。我认为还不够,还必须关注教学对象的心理变化。
青少年正出于自我意识形成,抽象思维,求思维发展,智力水平高涨的时期,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潜在才能。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辨证统一起来,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学过程也就是他们在老师指导下感受教材,理解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只要我们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望闻问切”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