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摘要:加强古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高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学 兴趣 诵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呢?我尝试用以下方式方法去引导学生。
一、用音乐去感染学生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我利用中学生喜欢听唱流行歌曲这个有利因素,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名诗名句,让学生明白,流行歌曲也是从名句中吸收营养的。我让学生课外收集一些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做歌名的流行歌曲,学生兴致很高,很快找到了很多歌曲。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A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等等。同时,学生还找出一些填词人的词作中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怀,如琼瑶和冯小泉等。我也被学生的热情所感染,举出我国著名词人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和《巴山夜雨》),歌名便是从古人处借来,“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白云深处》)。我还举出近年风靡青少年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一首插曲,告诉学生,其中一句“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就是根据《上邪》诗改编的,原句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通过这些优美的歌词的介绍,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深深体昧到古典诗词名句的意蕴。,
此外,我还发动学生找出由著名歌手演唱的古典诗词曲目,并统一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优雅的旋律、优美的词句中感受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学生找出了有邓丽君、王菲等著名歌手演绎的古诗词新唱,这其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诗名词,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既如春水的汪洋恣肆,有如春水不舍昼夜,滔滔不绝,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宇宙意识观照人生,涵盖了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律动,此词一出,其余的中秋词都相形见绌;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词人一片芬芳的情思。这样,既满足了这些“追星一族”的心理需求,又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还让学生牢牢记住了一些名诗名句,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朗读中鉴赏,在朗读中记忆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心灵自由”的功底。多诵多读,整体感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中学生多读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诗歌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最为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源泉。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大量对音乐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如:“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之五),陶渊明诗于自然平淡的语言中,蕴含了深邃的情怀。学生如果能多读这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模仿、借鉴的作用。
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