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学习好坏就是评价学生好坏的条件,这个太武断,现在素质教育,多元智力理论是全面评价学生在多项不同智能中的表现,学生在不同智能中可以选择自己的强项进行表达,那么评价也应围绕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进行肯定性评价,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因能而评。
3、评价方式多元化
灵活多样、一举多得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外,实验者还可以进行现场观察、提问、描述、答辩、面谈、随访、专题作业、等等。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教师变得更为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教育上也正符合我们早就已有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由于儿童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儿童的教学方法。在此之前,国内幼儿教育,大部分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改革并未在普遍意义上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贯彻,这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孩子,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孩子,导致部分儿童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因此,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孩子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正在逐渐地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形成一种新的真正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孩子的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同时,它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其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另外,它更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综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乃包含了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意涵。基于这些意涵,如何营造一个适切的课堂环境,以实际落实于教室之中,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并且非常有益于孩子们将来如何在技术激变和琢磨不定的社会中取得竞争的优势。
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论述(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