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安全的概念及现状
(一)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三)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体系不完善,法律资源不足
(二)监管体制存在不足
(三)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不足
三、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立法体系,弥补法律资源不足
(二)完善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三)建设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内 容 摘 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先以监为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食品安全的监管则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甲醇酒,毒大米,人造鸡蛋,瘦肉精,一系列不断出现的丑闻,以“地沟油”、“毒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屡屡发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愈演愈烈,给中国的消费者和食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食品是实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团结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丑闻,不得不使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深感担忧。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结合行政法理论,重点分析了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的新构想,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 问题 改革
简论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及改革构想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及现状
(一)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指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我国,食品安全爆发频率相对更高,加上各类媒体不加甄别的传播甚至有意地宣传放大,使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食品市场的缺陷、食品安全具有公共属性和食品安全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我国政府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文化、历史和发展阶段,不断更新监管理念,探索监管方法,创新监管技术,形成一整套适应中国国情的市场监管方法、制度和高效的监管体系。
(三)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江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暨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出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作者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我国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现状、风险、特点等进行了探讨。与会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系统风险总值下行趋势明显,“总体稳定、逐步向好”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食品安全情况的基本走势。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原因大多数以人源性因素为主。一些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出于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求进行不当或违规违法生产加工等,是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锁定不当和违规违法行为,通过政府监管、市场监管与契约治理等多种方式,从源头上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成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途径。
简论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及改革构想(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