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硬性规定的约束,再加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积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中国的150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2%的中国企业经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6%偶尔发布,71%未发布。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在中国没有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机制,和多家跨国公司每年发布一个明确的对比自己签署的社会责任报告。而西部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纯环境报告,不仅有环境问题,而且还涉及社会问题,如核心的劳动标准,工作条件,社会参与等。许多企业也纷纷把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度报告发布的一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员工利益受到侵犯
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问题。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基础,劳动合同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劳动合同识别率不到20%,个别经济组织较低,大部分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内。和很多的合同内容不规范,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在合同条款不等于内容。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问题。一些企业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没有高度重视,劳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由于安全生产管理不好,火灾、爆炸、肢体外伤等事故都比较严重。特别是在采矿业、建筑业等生产领域,经常发生人员伤亡。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超时加班是我国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盲目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民营企业,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2、企业存在违背诚实守信的非道德行为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企业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向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购买商品,商品价值实现,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不购买产品的企业,那么企业不能正常运作,最终将退出市场,并带来巨大的危害社会。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厂假冒药品事件,辣椒含有致癌物质,三聚氰胺含量超过三鹿奶粉事件,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恶劣的后果。
3、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人类需要新鲜的空气、正常的气候、纯净的水资源等。但由于缺乏环保企业,任意的,超标准排放的“三废物”,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资源短缺等现象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生存。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经济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如中国的许多采矿企业,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环境问题,结合过度开采,肆意开采资源和浪费,地面塌陷和其他环境问题。
4、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
将大量裁员到社区。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许多传统工业企业大规模裁员。例如,中国煤炭工人从高峰期的约90万减少到目前的约50万,上海纺织工人从57万减少到17万,北京首钢员工从22万缩减到6万。企业要实现“瘦身”,提高效率,而是要把更多的责任和负担给社会。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缺口由上百亿元,社会保障面临巨大压力。
5、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企业从社会收益后,就要主动回归社会。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个,但有超过10%不超过。可以看出,公司要承担社会公益事业的各项社会福利事业。
三、解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观念
责任认定是企业承担责任的前提,责任认定不仅需要实现,而且还需要有效益的指导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树立责任观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是社会公众,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只有社会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身份,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可以在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
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手段。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加强企业合规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符合国家创造利润的法律。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从一般的公司法规定,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相关内容分散在许多法律,为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但它不是系统性和全面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注意立法应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并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国内企业的评价标准只是经济指标,这样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而且也不利于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先进经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
(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政府作为社会公众的监护人和经济监管作为一种手段来指导和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确保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和相关的社会责任,并确保社会责任和相关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注意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和工商、税务等经济部门的监管,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信息沟通和及时信息,有效防止经营者违规违纪。媒体在劳资关系问题上的调查、报告和呼吁,做了很多艰苦甚至很危险的工作,今天我们有了劳动关系问题的严重性判断,这是媒体的贡献。
结论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及其科学内涵,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并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分析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统一,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黎友焕,龚成威.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2]钟声.企业的社会责任再思考[J].法治研究,2016(2)
[3]焦卫东,曹学红,王莉芝.浅谈医院社会责任[J].医院管理论坛,2012(1)
[4]晏丽丽.网络企业的社会责任[J].消费导刊,2017(1)
[5]毛欣.浅析SA8000标准对企业的战略影响.山西建筑,2016(11)
[6]张志峰,张志暹,袁治伟.对社会尽责为社会负责——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7(3)
[7]方银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J].楚天主人,2017(2)
[8]服务社会基业常青——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和效果[J].中国总会计师,2018(1)
[9]谭深、刘开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