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导言3
二、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
1. 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过于分散,战线过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3
2.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解决国有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的重要途径。4
3. 国家财力有限,难以向国有企业大规模注资。4
三、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内涵与总体思路4
四、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对策研究7
1、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实行资产重组7
2、组建与发展企业集团,实现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8
3、“放小”的基本思路9
4 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组中的债权债务10
5、 建立经营者集团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12
6、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分流问题13
摘 要
本文首先指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继而阐述了国有企业改组的内涵与总体思路,并进行对策性研究,提出了调整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实行资产重组;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实现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放小”的基本思路;妥善处理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建立经营者集团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精心实施再就业工程等操作建议。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研究
一、 导言
回顾20多年来国企改革的历程,我们紧紧抓住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和中心环节,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怎样进行国企改革并使之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衔接和配套,却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始料未及的改革成本。当1994 年国企改革由政策性调整适时转入制度性创新之后,人们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曾寄予理想期望,然而经过1995 年的试点实践,发现政府和企业在权力、利益调整上的矛盾重重,阻力不小,致使企业改革步履艰难。1996 年继续试点一年,这一年国企改革步伐加快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但试点企业深层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尚未得到进一步解决。1997 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阶段。
二、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中国国有企业占用着70 %左右的社会经济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这种状况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其整体效益的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表现在:
1. 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过于分散,战线过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不仅控制着特殊垄断行业(如国防工业、造币等) 和自然垄断行业(如铁路、邮电、供水、供气、供电等) ,而且几乎覆盖了所有竞争性行业。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截至1996 年底,中国近30 万户国有工商企业的资产总额为9. 6 万亿元,其中近2P3 是由负债(主要是银行贷款) 形成的,属于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占1P3左右。扣除个人、外资及其他人的股权,再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资产当中约有20 %左右的非生产性(如住宅、学校、医院等) 资产,那么真正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资本数量实际上不足3万亿元。然而这不足3 万亿元的国有资本却遍及从饮食店到远程导弹生产等几乎所有的工商领域,分布于30 万户工商企业之中,换句话说,平均每家企业能够真正用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资本数量仅有1000 万元左右。
2.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解决国有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研究(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