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角度探讨面向中小企业的ERP
1.引言
自80年代初引进第一套MRPⅡ软件以来,我国ERP/MRPⅡ的应用与推广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数百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ERP/MRPⅡ,应用的领域已突破原来的机械制造业,扩展到航空航天、电子与家电、制药、化工、运输等行业。经过十几年的曲折发展,积累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有许多沉痛的教训。有些企业应用实施后,有效地降低了库存,减少了资金占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知名度,收到了丰厚的回报;有些企业实施过程多次反复,最终结果与最初设想相距甚远;也有的企业勉强建成,验收报奖之后系统就瘫痪,不再运行;有的甚至建设过程中就难以为继,骑虎难下,投资收不到回报,只是交了学费,买到了一些经验教训。也就是说成功失败各不相同,成功者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回报,失败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颗粒无收,成败之间结果相差甚远。
权衡利弊,ERP系统是否适合中小企业?什么样的中小企业需要实施ERP系统?中小企业实施ERP时该如何控制成本,保证项目实施成功,从而真正在经营上得益于ERP系统?这些都是本文需要讨论的内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下,我们这里所指的中小企业,并不是路边的杂货店,而是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成长型企业。
2.中小企业上ERP的理由 2.1管理的困惑 一般来说,企业越大,管理就越复杂。中小企业相对来说主业比较明确,管理也比较简单。但是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情况。一家著名的家具公司,他们在国内的年收入还不足5亿元,但是仅物料数据就有8万条,生产管理相当复杂。 根据安徽信息网的调查,截至2002年底,安徽省在境内外的上市公司共有35家,其中15家的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下。上市公司往往是同行业的翘楚企业,可以想象,国内年收入在5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还不发达,目前国内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到5亿元之间的企业,在很多行业,已经是中坚力量。他们往往已经历过创业初期的高速发展阶段,正面临如何继续向外拓展的问题。他们的管理者却被越来越复杂烦琐的日常管理所拖累,疲于应付。显然,这些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有一套完善的ERP系统,把管理者从烦琐的内部管理中解脱出来。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企业往往已存续了很长时间,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小企业往往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很多中小企业都是由某一个创业英雄一手创办的。但是,要创立一家真正高瞻远瞩的公司,创业者必须将自己的角色从报时者转变为一个能永久精确报时的时钟的构筑者。这里,我们并不是说,实施完成ERP系统就代表了一家企业已经转变成为高瞻远瞩的公司。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改进公司管理,自我完善公司运营机制却真正体现了当代企业追求卓越和基业长青的精神。 2.2信息共享需要ERP系统 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往往不是一个行业的核心企业。如汽车行业,它的核心是整车厂。整车厂的上游有多层次的配套厂,而它的下游则同样有各级的经销商。这就构成了汽车行业的一条产业链。我们称之为企业生态链或企业生态环境。整个汽车行业会有很多条这样的产业链。为了产业链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实施ERP系统。 首先,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一家核心企业和另一家核心企业,一家厂商和另一家厂商的竞争,而是一条产业链和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 比如,当某个整车厂单独实施ERP时,它会要求供应商在它的临近地区设立仓库,要求每家供应商确认供货(从收到定单到货物到达整车厂或其指定地方)的准确时间,以此来缩短向供应商提前定货的时间。从而在保证生产用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整车厂也会采用寄售采购的模式,即从供应商处采购物料时暂不付款结算,生产消耗后按实际消耗数量和供应商结算。 利用上述的一些办法,整车厂压缩了自己的成本和库存。但是,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并没有得到压缩,整车厂只是利用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将自己的成本转嫁给上游的供应商企业。考虑到
从应用角度探讨面向中小企业的ERP(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