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回归传统的一面
小剧场话剧《恋爱的犀牛》于1999年在北京成功上演。如果说《我爱XXX》树立了孟京辉在戏剧界的地位和号召力,那么《恋爱的犀牛》则把这种号召力从圈内扩散到了圈外。
《恋爱的犀牛》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动物园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隔壁的打字员小姐明明。但是明明并不为所动,一心只想着她的若即若离的艺术家男朋友陈飞。明明为陈飞庆祝生日但陈飞没来。那个晚上,马路成为了他的“替代品”。第二天,明明却否认与马路共度一晚。马路不得不承认“那只是个梦”,从此陷入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迷幻当中。直到有一天,当明明要离开的时候,她才告诉马路真相。马路绑架了明明,并把血淋淋的犀牛图拉的心脏献给了她。
比较《我爱XXX》或者《思凡》的先锋形态,《恋爱的犀牛》其实是一部传统的写实话剧。这种趋向,首先体现在内容上。《思凡》的情节是破碎的,《我爱XXX》根本上就没有情节。而《恋爱的犀牛》却有整一的戏剧情节。无论是人物、情节、还是环境,《恋爱的犀牛》所表现出的都是写实的形态。
在形式上,它为核心展开的戏剧情节,除了开头一段倒叙之外,都是按照情节推进的顺序进行。从开算(示爱),到发展(生日),到高潮(绑架),知道结局(献心),线索清晰,条理分明。因此,不同于《思凡》在原有的情节线索中硬插另一段毫不相干的故事,更不同于《我爱XXX》那样缺乏逻辑,《恋爱的犀牛》的叙述形式,是按照写实主义的一般模式的。
此外,《恋爱的犀牛》的演员表演,除了某些片段的刻意夸张之外,基本是生活化的。演员的台词和动作各有特点,但也都是与其扮演的人物性格联系在一起。因此,《恋爱的犀牛》的舞台艺术,也是趋向于写实主义的。它呈现于读者或是观众眼前的,是类似于传统的,写实主义戏剧的风貌。
第二节为什么回归
首先是孟京辉个人成长的结果。孟京辉的早期作品,可以用一个“狠”字来概括。把个人内心里郁积的东西抒发出来,自己是痛快了,但能引起的共鸣却小。说这话的时候,孟京辉对于艺术的追求,已经从个人情感的抒发,转移到了需要更多人的交流上。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摒弃一些难以为大众理解的东西。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