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出口退税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由于我国现在实行差别退税政策,从而影响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和出口商品的结构。一般情况下,退税率越高,该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就相对较高。因此,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出口退税政策应当向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需求刚性的产品倾斜;同时,对那些国际竞争力不足,需要给与政策扶持的产业或者生产国家鼓励的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那些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可实行低退税或不予退税,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㈡ 企业应对政策调整的改革建议
1.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发展要有行业的共性和自己的个性。通过寻求质上的新,真正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企业应加大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充分挖掘企业人才的潜力,鼓励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加强研发力量的投入,在产品中融入创新元素,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2. 加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企业只有加快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才能加大利润空间。加大力度培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提高纺织服装、玩具类产品、农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提升其科技含量。同时还应随时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方向,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
3.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出台新的劳工福利政策,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是必然趋势。企业可选择适当的贸易方式,延伸贸易链条,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在广阔的范围和领域内与其他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拓企业对外市场,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避贸易壁垒,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为主导产业的升级赢取时间。
4.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当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尽可能从各方面、各个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此外还要注意不能只凭依靠出口退税来实现盈利的目的,要意识到关键还是要从企业内部自身抓起,加大改革力度、勤练内功,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注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出口效益。
5. 强化行业内的团结和合作。企业应加大内部行业的团结,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共同保护行业利益,尽可能降低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所带来的损失。各行业间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和各种组织加强内部联系,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价格水平;企业自身要严格自律,确保公平竞争。此外,行业间的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优势,互相合作,发挥彼此的优势,延长产品价值链,共同改变低价竞销、以量取胜的经营方式,增强国际议价能力,提高商务谈判水平,利用商务谈判技巧提高销售利润。
6. 积极拓展国内市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部需求显著减少,出口明显下滑,国内消费能力和预期下降。目前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各企业应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内销外销比列,增加内销份额,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减小对退税收入的过多依赖。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出口退税制度对发展我国出口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其存在的重大意义和合理性。相信通过政府和企业双方的不断完善、协调和努力,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一定会持续稳定的发展,出口退税政策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的出口贸易续写新的辉煌而做出他应有的贡献。
引文标注
①中国出口退税网-世贸人才网
②《当前出口困境下发挥出口退税政策效用探讨》,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总第107期)
③刘剑文:《出口退税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④屠庆忠:《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数字中国网
参考文献
1.刘剑文:《出口退税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裴长洪,高培勇:《出口退税与中国对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3.孙晓霞,周荣滋:《我国出口退税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09年第5期
4.罗琴:《金融危机下提高我国出口退税税制竞争力的思考》,税务研究,2009年6月总第289期
5.刘慧芳:《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6.朱承斌:《税收优惠的经济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7.卞咏梅,梁静溪:《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分析》,科技与管理,2009年5月第3期
8.周志国:《出口退税的政策效应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
9.张小林,宋良荣:《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思考》,法制与经济,2009年3月总第198期
10.朱雪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政策思考》,商业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11.何一帆:《当前出口困境下发挥出口退税政策效用探讨》,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总第107期)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