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壁垒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环境标准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使得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农业、纺织服装和机电行业一直是我国出口的主干行业,因此也就成为了最容易遭受绿色壁垒的行业,同时也是受其影响最严重的行业。
1.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2年初开始,欧盟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检测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而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则采用“水溶法”农药残留检测,检测项目更达77项之多。作为占我国茶叶出口量一半左右的浙江省也因“绿色壁垒”的缘故逐步失去欧盟和日本市场。
日本不断对中国农产品加强检验检疫,造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前7个月,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活鳗同比下降了23%,冻鸡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分别下降了20%至29%,鸭肉则从2001年出口4668吨降至2002年的零出口。另外,由于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青岛海关2002年1到3月被退运的冻鸡产品为505.4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倍。2002年初,在退回天津海关的农副产品中,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蜂蜜由于达不到“10万吨中不能有1克氯霉素”的要求而被退回。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也加强了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蜂蜜检验。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3/4,由于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又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所以绿色壁垒将对我国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对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跟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比较落后,资金实力比较薄弱,技术比较低下,环保意识比较弱,环保的水平也比较低,其环保水平和标准在近期内是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同日而语的。而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当前的绿色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却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往往被拒之于发达国家的国门之外。“绿色壁垒”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的许多农产品由于无法达到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各种环境标准而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我国禽肉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但国际绿色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禽肉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使我国的禽肉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
对其他国家态度的影响。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行绿色壁垒。2002年1月,欧盟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产品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产品的检测,德国、荷兰等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沙特阿拉伯暂停了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2002年月,日本实施“中国蔬菜检测强化月”,对中国出口蔬菜实行每批检测,这些绿色壁垒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2.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的影响
纺织品和服装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2000 年出口522 亿美元。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日本、香港、美国、欧盟和韩国,占纺织品出口量的75%以上。目前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是配额和原产地限制等贸易壁垒,但环境要求逐步成为纺织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994年7月至1999年12月,德国政府多次修改《德国消费品法案》,禁止在所有与皮肤有接触的产品中使用分解后可形成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德国偶氮染料禁令以及世界不同类型的纺织品环保法规及标准的出台,给我国纺织、印染和染料以及服装的生产及出口造成很大压力。不久前,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禁止使用偶氮类染料指令》草案的共同文件,该指令通过后,禁用范围将扩大到全欧盟。1992年欧盟对棉布等棉织品制订法规,规定不得含有包括重金属、甲醛、氯化物和DDT等农药残留等共计51种化学品。由于我国的棉花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工艺水平不高,这一规定对棉织品出口欧盟造成很大的影响。
日本对服装等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从1995年1月1日起加强对进口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检验,尤其是婴儿服装中不得检出甲醛。而在中国甲醛还作为一种纺织品前处理剂而广泛使用,部分外贸出口企业因对日本的有关规定不够了解,导致出口到日本的服装因甲醛超标而遭退货,蒙受经济损失。另外,服装的附件如纽扣、拉链和装饰物虽然在服装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欧美、日本等国对其安全和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美国法规要求,服装的纽扣不得使用塑料等人工合成的材料,必须采用天然材料;拉练、别针等金属配件不得进行电镀,必须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作。我国没有类似的管理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往往对此不了解,因而给出口带来本可避免的损失。
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约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际依存度也在30%以上。统计表明,在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的出口占了2/3以上,而我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更是高达50%以上,使我国的服装业承受着过大的国际市场风险的压力。据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社会压力沉重。由此而对相关行业引起的连锁反应将会相当严重。同时,对国有企业因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运行机制而引发的社会就业压力带来新的负面影响。
就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而言,无论是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开发能力和获得最新信息的能力方面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绿色壁垒的出现,无论是从观念、技术还是经济效益等各个层面上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如果能及时更新观念、随时掌握最新的信息、花大力气从技术和管理上下工夫,就有可能冲破绿色壁垒,在新的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如果一味地消极面对绿色壁垒,不从根本上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就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面前败下阵来。
3.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2(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