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新兴的高科技无污染的产业和以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例如:发展环保产业,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鼓励新兴的无污染的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在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尚处于启动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它的发展和合作前景还是十分诱人的。我国政府也公布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策略,计划在2010年完成1000个环保项目,并且把环保产业列入了今后中长期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但我国的环保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经济。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以小型和分散为主,尚未形成大产业气候,而且多数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结构也不合理。因此,我国政府应实施扶植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促使其走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企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环境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环境管理依赖型转变为自觉严格依法办事的环境管理法治型。改变以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动环保经济的市场化,推行环境成本内在化,其核心思想是把资源的生产、运输、使用、回收以及购买“排污权”的费用纳入成本,使企业被动的接受环境管理为依法自觉约束。
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实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快改变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高速度低效益、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减轻环境压力。
2.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要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使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人员和技术能力、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内部监督机制等符合ISO 9000具体要求。同时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使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加强企业的科技和教育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创造突破技术壁垒的先决条件。对于企业来讲,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适应国际技术贸易措施的根本途径。要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同时要及时采用先进的国际技术标准,力争为进口国尽早认可,取得质量认可认证。具体表现为:一是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吸引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是应对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二是提高管理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及经营管理等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企业可以将ISO9000、ISO14000和ISO18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绿色管理和安全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效能和质量。加强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这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保障。
3.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制度
清洁生产的概念,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环境保护策略。(注5)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第一,清洁能源,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第二,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产生废弃物,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加强对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防止生产过程中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保证清洁生产贯穿始终。这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效方法。
4.积极进行环境标准认证和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
加入WTO后,面对贸易国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出口企业需要全面开展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行环境标志制度。我国出口产品目前主要还是纺织品、农产品以及一些原材料,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为了减少别国借环保之名行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之实,我国应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第一是要积极推行ISO14000国际标准,加强对出口产品从设计到生产过程直至回收在利用的绿色方案的实施。尽管目前ISO14000标准认证代价不菲,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但是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处理费用,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综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第二、要积极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让更多的出口商品在开展环境标准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准产品的范围,使更多的出口商品超越绿色壁垒,获得国际产品出口的通行证。
引文注释:
(注1)王红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注2)刘宝森:《出口机电面临欧盟“绿色壁垒”》,《经济参考报》,2005年06月27日。
(注3)章念生:《欧盟竖起“绿色壁垒”我家电出口成本提高》,《环球时报》,2005年08月15日。
(注4)孔庆峰等:《技术性贸易壁垒 理论、规则与案例》,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151页。
(注5)魏锋:《绿色壁垒攻略》,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72页。
参考文献:
1.孔庆峰等:《技术性贸易壁垒 理论、规则与案例》,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2.周正祥:《TBT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4期。
3.刘宝森:《出口机电面临欧盟“绿色壁垒”》,《经济参考报》,2005年06月27日。
4.章念生:《欧盟竖起“绿色壁垒”我家电出口成本提高》,《环球时报》,2005年08月15日。
5.魏锋:《绿色壁垒攻略》,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6.李果仁:《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建议》,《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第5期。
7.吴建华:《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对策》,《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年第2期。
8.王红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2(七)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