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理论,首先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类型、成因及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案例,说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并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最后从当前和长久两个方面总结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办法。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出口 影响 对策
【正文】:
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倍受关注的问题,在许多国家的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关税对国际贸易影响的逐步弱化,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障碍,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一)含义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现代国际贸易中,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设置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类型多种多样,涉及法律、法规标准和程序等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的,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少,同时又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特殊标志。例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日本的“生态标志”、欧盟的“欧洲环保标志”等。要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必须在申请和审查合格并拿到“绿色通行证”以后才能进行。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1995年4月,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即ISO1400,它是继 ISO9000系列标准后推出的又一套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它是一个国际性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
3、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卫生检疫制度一直存在,但现在越来越严格。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如从2001年7月1日起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提高100倍,检验项目达134项,致使浙江省当年出口欧盟茶叶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41.08%和48.69%,2002年出口额又比2001年减少196万美元。
4、绿色包装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包装必须做到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如德国颁布了《德国包装物废弃物处理法令》,日本颁布了《回收条例》和《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正案》等。
5、绿色补贴制度。污染者负担原则(又称PPP原则)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资源,应由污染者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将环境污染治理费用计算在其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但是,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补贴,发达国家就以这种补贴违反世贸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
6、绿色关税制度。绿色关税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商品课以进口附加税。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舆论导向,得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大力支持。
(三)成因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