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来华投资的国家相比,直至1985年才有韩国企业来华投资,且由于当时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因此,最初几年都是通过香港或日本地区进行间接投资。1988年才开始直接投资。1985年—1992年,韩国企业对华投资项目今有934项,合同金额为6.2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仅为1.6亿美元。1993年至今,投资项目由1748个增加到1909个,增长了66.4%,协议外资金额增加到34.9亿美元,增长1.2倍,实际使用金额达到19.7亿美元,增长了4.3倍。
(2)韩国对华投资高度集中在环渤海地区。
韩国企业之所以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的主要原因在于,韩国与中国环渤海地区距离近。从山东威海到韩国仁川,海上距离仅有100余海里。由于韩国在华投资初期,企业以加工型企业为主,产品几乎100%外销,因此将企业设立在这些地区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当然,山东等地政府将韩国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也是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分布集中在制造业。
和其他对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韩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但从韩国对华投资的发展历程看,其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1992年—1994年间,韩国对华投资企业虽急剧增加,但投资项目多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项目,因此投资规模较小。1994年以后,大企业集团开始全面介入,韩国对华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在大企业带动下,韩国对华投资规模出现明显扩大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大公司对华投资战略以占领中国市场为目标,为在与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取胜,韩国在机电、化工、汽车等领域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增加,投资规模业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领域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组装、制鞋、石油化工等制造业和餐饮等服务行业。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在80年代以后将引资重点向制造业方向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对换国制造业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在我国入世的影响下,韩国各大企业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
例如:三星公司对华投资总额已达到20亿美元,在国内有9个投资法人企业。三星的产品已对中国家电市场做了细分,这样有助于三星更好地实现起其营销战略,从而形成一个和韩国本土企业一样强大的三星中国集团。中国联通上马三星的CDMA技术,预示着中韩企业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当前停滞不前的韩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韩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公司与江苏悦达集团签下了扩大合作意向书,协议中由中、韩双方各出资50%,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产销量达到15万辆的规模。
LG公司在中国家电市场成绩斐然,其与上海、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湖南曙光电子集团的合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资金合作
除贸易和投资外,中韩两国在资金方面的合作也有所进展。1997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过IMF向韩国提供了5.4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1993—1997年,韩国政府先后向中国提供了3种经济发展基金,资金总额为2.3亿美元。近年来,韩国政府为支援中国西部开发,对华提供长期低利息贷款项目,每年大约9000万美元。
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表明,两国贸易和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两国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将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双方仍存在阻碍经济关系顺利发展的因素,如能在东亚区域合作大趋势的推动下,使这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中韩贸易将发掘出巨大潜力,并将对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将做出贡献。
五、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温家宝总理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中国与东盟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将给东盟带来机遇;东盟的强大,符合中国的利益。我们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将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注1)中国与东盟之间有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且这种关系也一直发展迅速。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中国和东盟间的经贸合作。
(一) 商品贸易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对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初探(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