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对外投资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对外投资增势明显。投资领域从精致盐、橡胶制品、医药和保健品、食品和油料加工、家用电器、木制品加工领域,发展到石油化工、银行、保险和航运等领域,投资形式从直接投资发展到包括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各国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经济发展进程被打断,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了很大打击。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了一部分外资的撤离,也阻碍了新的外资投入。经过东盟各国的努力,1999年一些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进入2000年,经济基本上又进入了增长时期,这为中国企业继续对东盟投资创造了条件。
(四) 双方目前存在的贸易和投资阻碍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中国做出了全面自由化的承诺,这将会使中国的经济更加开放。东盟国家从1990年以来已经单方面实行经济自由化,也是对这一进程的补充。但无论是中国,还使东盟,目前仍然都存在一些限制措施,阻碍了贸易和投资的流动。如果双方能够适当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较显著的改善双方的经济关系,双方必将进一步受益。但当前双方存在的一些贸易投资障碍,主要体现在:较高的关税水平、非关税壁垒、繁琐复杂的标准要求、对服务贸易的限制、缺乏投资保护协议、申请护照及工作准证方面,缺乏便利性等方面。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贸易合作中需要加强及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调整,才能使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向更广的领域发展,同时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宝贵经验,促进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中国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其他经济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3大区域集团,即以德国、法国为主的欧洲联盟、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发达国家为主的APE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10+3”、“10+1”、谰沧江—湄公河、图们江、曼谷协定等区域合作组织。东亚各国都积极参加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使各国在经济、技术等领域联系更加紧密。
(一)“10+3”区域经济合作
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被称为“10+3”,这是东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又一重要尝试.自1997年“10+3”首次会议以来,已引起人们却来却多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随着经济的发展,东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同时在经济实力增强后,东亚国家也希望提高自身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突出“亚洲的力量和声音”。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由于东亚缺乏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使得各国难以采取统一行动共同对付危机。在这些条件下,东亚各国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才能共同抵御外部冲击。亚洲金融危机最终导致了东亚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诞生。
1999年《东亚合作联合声明》标志着东亚国家采取全方面合作。确定了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合作重点,其中在经济方面,主要是加速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鼓励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合作,推动工农业合作,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推动东亚经济增长。在货币和金融合作方面,主要是加强宏观经济风险管理、公司管理、资本流动的地区监控、强化银行和金融体系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通过“10+3”的框架,加强地区的自救与自助机制等。
2002年的第六次“10+3”会议上,中国提出了许多新的合作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减免越南、老挝、柬埔寨等6国到期或全部债务,支持东盟国家的发展。以深化经济、金融合作,巩固“10+3”成果。发展经济是东亚各国的首要任务,“10+3”应继续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东盟一体化进程是“10+3”合作的重要部分;召开“10+3”打击跨国犯罪会议,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跨国犯罪等恐怖袭击,启动亚区域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陆续建立了外交、财经、经贸、农林、涝等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并支持在其他领域建立合作机制;倡导社会各界和全方位参与,使“10+3”逐步由政府主导扩展到政府和民间共同参与、相互促进阶段。
总的说来,东亚合作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因时间尚短,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初步的,东亚合作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始阶段,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还需进一步健全机制,以适应本地区的发展。
(二)图们江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图们江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一般是指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接壤的图们江三角洲地区。这个地区的中国、朝鲜、韩国三国陆路相通,中、朝、俄、韩、日晚国水路相通,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客货海路联运的理想结合点,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中国参与图们江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第一、海陆联运方面:中国政府确立了“借海出发”的开发思路,并与俄罗斯、朝鲜达成了合作使用其有关港口的协议,与日本、韩国也达成了开辟海陆联运航线的协议。2000年海陆联运航线已全面开通使用。第二、公路和铁路方面的合作方面:中、俄合作修建了珲春口岸—俄罗斯库拉斯基诺口岸28公里的公路,并于1998年5月开通;中国图们—珲春铁路开通运营;珲春—长岭子口岸铁路铺轨完成,实现了中俄国际铁路接轨;2000年3月,俄罗斯马哈林诺—珲春铁路开通。第三、通讯设施方面的合作方面:中国延吉—韩国汉城的国际直达卫星通讯电话开通;中国珲春—俄罗斯海参葳/斯斯拉卡扬夫/库拉斯基诺口岸边检三条通讯线路已经开通,并辐射了中国长春经珲春至朝鲜罗景的光缆通讯线路。
(三)谰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谰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的云南地区。谰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发,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合作机制:
1.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称:GMS)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对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初探(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