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 容 摘 要2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3
二、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3
(一) 农村教育状况 3
(二)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5
(三) 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状况 6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7
(一)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教育对策 7
(二)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劳动力转移对策 8
(三) 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医疗卫生保健对策 9
参 考 文 献11
内 容 摘 要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效率与效果。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我国是由13亿人口组成的农业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村人口,因而农村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三农”发展、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讲,国运兴衰系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速度与质量。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三农”问题;解决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思考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一)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和非农产业。非农产业收入已逐渐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在土地资源不变、资本投入有限、劳动投入边际报酬递减的背景下,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稳步增加农业家庭经营收入,从而获得更多的非农产业收入。
(二) 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步伐,需要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源的潜能
新农村建设需要协调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首要的就是发展经济建设,其目标是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因素,知识和人力资本是促进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依靠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 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培育新型农民,需要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的积极参与,无论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乡村环境整治、培育新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综合管理改革等,都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全力投入。培育新型农民,就是通过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潜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需要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存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素质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如何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我国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即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充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量,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增量。各级地方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二、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它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二是对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人群的素质,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我国近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劳动力是整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力资源利用也得到了改善,但其开发现状仍不近人意。
(一) 农村教育状况
1. 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思考(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