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理念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只有制度和政策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让幼儿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的时候不会受部分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摆正职业道德理想与信念。幼儿教育也于近期正式被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这正是我国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规范、提高和深化的必然结果。在 2018 年 9 月 10 日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上,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要提高教师的“三个地位”,讲话中指出“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政府对于教师地位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幼儿教师作为接触和引导未来社会“花朵”的第一位专业性人员,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形成和发育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所有幼儿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如何做到行之有效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却一直是一个难点。作为整个幼儿教育行业的道德行为制度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区的教育部门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制度规范也存在着不小的差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会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 对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场所,应具有一定的保障机制,从而使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工作中得以保持和提升。其一是关于幼儿教师的选入机制。幼儿园作为学龄前教育场所,对于幼儿教师的选入要有完善的机制把控,除了对于幼儿教师职业专业素养的要求以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需要有所规定。要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入园的重要衡量标准去进行考察,而非形式主义的简单了事。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除了拥有基本的不贪腐等职业道德之外,怀有“仁爱”之心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热爱孩子和热爱幼儿教育职业的心态,对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幼师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主体之一,自觉履行和遵守职业道德,是幼儿教育得以顺利有序展开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加强幼儿教师对于职业道德认识。当幼儿教师在保育工作中认识到职业道德问题对于幼儿、家长乃至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价值的时候,会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审视自我,从而让职业道德通过内化再表现到保育工作中去。再者是要加强对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的认可和认同。各行各业在从事该行业之前,对于必要的职业规范应抱有尊重和认同的思想,幼儿教师也不例外,而且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更为严格。
(二)幼儿教师要强化职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历练
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是幼儿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幼儿教师职前专业培养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 五个方面来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 (1)培养目标是幼儿教师岗位需求所要求的人才规格,在职前培养阶段应以专业需求和标准来定 制培养学生的目标。(2)培养内容则是以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构建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专业素养的获得。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四个衡重,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的衡重,知识性课程与能力性课程的衡重,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衡重,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衡重。同时,优化各类课程的比例和顺序,合理安排校内实训课 程和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3)培养手段是指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的而采用的特定方法和措施。英美一些发达国 家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手段表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其中,将教育实践贯通于整个培养过程的手段非常可行,这是快速培养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本专科幼儿教师培养阶段,需要加强专题讲座、专业研讨、行动研究、田野研究等手段的运用, 提高职前培养的质量,发展幼儿教师入职后的专业 成长潜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起作用的,其中政府、国家、社会、幼儿园都是外部因素,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内部因素,在两种因素中,内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所有外部因素起到减缓或加快的作用,因此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一部分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意识。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可以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归根到底,要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首先要激发每个教师的自主性,提高其自主发展能力。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幼儿教师缺乏合理的发展目标和系统的发展规划,导致在日常的培训或者学习中没有头绪和目标。因此,幼儿教师应摆脱主观盲目,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可以参照《专业标准》查找自身发展的不足,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确立清晰的专业发展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教师薄弱的科研水平阻碍了其专业化进程,同时也丧失了幼儿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威望和地位。教师们缺少探索问题的兴趣,使得她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理念长期在教育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和提升,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也难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久而久之造成了不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局面,渐渐失去了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科研能力的薄弱阻碍了教师教育理念、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阻碍,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上,幼儿教师身处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每天接触幼儿,每天面对各种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是最容易发现教育问题,最适合进行行动研究的,能够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师可以以自己为单位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结成小组共同研究。只要教师自己用心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补充必要的研究方法,立足教育实际,大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幼儿教师是可以进行教育研究的,并且能成为幼教科研队伍的一支储备军。
(三)幼儿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意识,进行反思性教学
内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只有通过内部原因才能发挥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非常重要,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当人们有了自我发展的意识,才会去主动的寻找相应的方式方法来促进自我能力的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去学习,对主动
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缺乏积极性,缺乏多样化的学习观念和习惯。自我发展、学习、
和思考的意识不强,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只有教师改变传统
的教育观念,有了专业发展的意识,会主动的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从而有意识
的去学习,才能知道当前的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今后需要学习的方向以及如何学
习等。幼儿教师在拥有自主意识的前提下,还应该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教师本身的反思也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其他类型的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是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能很好的解决实际活动中真正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能通过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要对活动的设计和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思考。教师要
思考活动内容如何选择、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具有足够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教师能否借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知识、有哪些自然的资源可以加以
利用,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幼儿在探究中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应该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是否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是否能促进师生平等对话、是否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幼儿是否能学会所讲授的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后,教师的反思是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反思形式有:根据活动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活动设计、写周记、日记等及时记录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成果、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交换意见、观看教学录像等都有利于教师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下一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参考文献
[1]刘宏伟.新形势下幼儿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9).
[2]刘立平.幼儿园教师素养提高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7):207-208.
[3]田强强.幼儿园教师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的研究[J].科技风,2018(13):21.
[4]田雅嘉.基于新课改视角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
(2):106-107.
[5]万若松.“课例研究”视域下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J].华夏教师,2018(9):81-82.
[6]沈梅先.多元培训,提升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J].科技信息,2014(14):43-45.
[7]索成林.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8):37-38.
提升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性(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