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前儿童绘画指导现状分析
(一)学前儿童绘画形式单一,不能很好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众所周知,学前儿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儿童将来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它可以为儿童今后的美术学习垫定基础,可以培养儿童的美术素养,激发儿童们的美术学习兴趣,挖掘他们在美术创作上的潜力。但是当今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视,一些家长和老师对这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很强的意识。
目前就发现不管是早教中心还是幼儿园的老师对学前儿童的绘画教育形式非常单一,这样不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比如我家宝贝上幼儿园开始,在幼儿给她报了绘画学习班,每周的绘画课都是拿一副涂鸦的画回来,一张A4纸上打印出本次绘画的主题内容如:小猫、玉米等让幼儿用彩铅进行涂色,观察到大部份孩子都是图的一样的颜色,这也就说明,都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涂色,完全没有幼儿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力的体现,这样的绘画活动长期来说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没有明显的帮助,长期单一的绘画方式和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感。所以这个现状是要所有家长和老师们重视起来的。
(二)绘画活动中教师缺乏引导学前儿童绘画想象力的技能,导致儿童绘画模式死板
在通常的绘画教学中,老师一般先给出固定的主题,张挂示范画,再用大量的时间跟幼儿讲解绘画的内容和绘画的方法,幼儿应该画的部分或者是如何布局等等,幼儿一般会感到迷茫或不明白,思想就会局限在老师说的内容和方法上,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就会是巡查,发现画错的就立即纠正,有不会画的就帮助代画,最后老师再拿几个画的比较像的画来点评。比如老师让小朋友们画一只兔子,如果有的小朋友把兔子的身体画成了绿色,老师就会告诉让其改成白色或棕色的,若是兔子的耳朵画的不够大,老师就会帮助修改。
以上的绘画活动中老师对幼儿绘画的引导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一再强调要画的跟老师说的一样,这样会导致幼绘画模式死板,也会让幼儿对自己没有自信,时间久了甚至会讨厌上绘画课,以为绘画课是没有意思的,严重的会让幼儿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性和创造性,这样就给幼儿造成了对艺术不好的潜在印象。
(三)绘画活动中教师点评或引导缺乏感情,过于形式化
前面第二点已经讲到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引导形式单一,缺乏让幼儿有想象力的引导,同样也反馈了教师在引导和点评中缺乏感情,才导致形式化的点评和引导。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没有重视幼儿绘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没有真正的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活动和分享。
三、学前儿童绘画指导策略
(一)学前儿童绘画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在是单一的涂鸦方式,比如以下几种教学内容及方式。
主题式:给幼儿足够色系的蜡笔,一张白纸,给出一个主题如“春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分享春天都有哪些特征(如树叶发芽、绿色的小草、花儿也开了等),都有哪些颜色等,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然后让幼儿以“春天”为主题结合前面的分享画出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
教育式:结合幼儿生活中的特征设计绘画内容,让幼儿从绘画中体会到和学到正确的内容。比如幼儿在幼儿园午睡喜欢蹬被子,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个绘画活动如:给每人发一张有动物图案的纸,可以先引导幼儿给小动物涂色颜色,然后以情景的形式告诉幼儿这个小动物流鼻涕发烧了,不能来上学了,是因为她午睡的时候总是不盖被子,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小动物制作辈子,教师可以给每位幼儿发放不同质感的小样(如:小布块、彩色的纸块)当作辈子,让幼儿给小动物们盖上辈子,可以用胶水粘上,并且让幼儿告诉自己画的小动物午睡时要乖乖盖好被子,才不会生病哦。这样的绘画活动设计可以让幼儿有很大的兴趣,也能从中学到知识。
情景式绘画,模仿式绘画,用水彩绘画(让幼儿感受到不同颜色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等等绘画内容及方式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绘画情景意识引导,培养学前儿童绘画的兴趣,打破儿童绘画模式死板的格局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需要有强烈的情景引导,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只有幼儿对创作内容感兴趣了,他们才会自主的去创作,去想象。所以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绘画的主题和幼儿的年龄特征,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幼儿创作,可以利用与绘画主题相关的故事、图片、儿歌、小视频或优秀的绘画作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在绘画中学习,在学习中绘画。
(三)丰富的绘画形式及工具,让学前儿童爱上绘画
每个人都会有好奇心,特别是孩子的好奇心更是严重,多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让孩子感受绘画的乐趣,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和操作欲望。
目前幼儿园大多都是比较单一的绘画方式和绘画工具,大部分上都是水彩笔、蜡笔这样的工具,如果长时间使用这些工具让孩子绘画和创作,孩子会觉得无聊乏味。也就会造成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多种绘画工具让幼儿感受绘画的乐趣和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比如:吹画、点画、手指画、印章画、蜡笔、水粉画、各种生活用品拿来当作工具的绘画方式(如:瓶盖子、牙刷、纸巾等)。这些绘画的方式幼儿比较好接受,而且绘画效果也会非常的不错。也能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体会到绘画的快乐。比如让幼儿用涂鸦、撕纸的方式来画一座山,幼儿不仅能用纸撕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山,还能用颜色给山进行丰富的涂色,也有可能会在旁边加上日出的太阳或者天空中飞行的小鸟等。
所以丰富的绘画工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还能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能锻炼幼儿不同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也能让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绘画工具来创造自己的想象力。
(四)绘画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性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指导相关研究 (2)(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