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学前儿童绘画的概述 2
(一)学前儿童绘画的目的 2
(二)学前儿童绘画的意义 2
二、学前儿童绘画指导现状分析 3
(一)学前儿童绘画形式单一,不能很好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3
(二)绘画活动中教师缺乏引导学前儿童绘画想象力的技能,导致儿童绘画模式死板 3
(三)绘画活动中教师点评或引导缺乏感情,过于形式化 3
三、学前儿童绘画指导策略 4
(一)学前儿童绘画教学内容的选择 4
(二)绘画情景意识引导,培养学前儿童绘画的兴趣 4
(三)丰富的绘画形式及工具,让学前儿童爱上绘画 4
(四)绘画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性 5
(五)绘画活动中观察并鼓励学前儿童绘画行为表现 5
参考文献 6
一、
学前儿童绘画的概述
(一)学前儿童绘画的目的
学前儿童绘画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也就是让幼儿在绘画教育活动中有所得,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有所得本质上体现了绘画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历史上关于幼儿绘画教育的目的有多种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工论和本质论。
工具论:认为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通过幼儿自由表现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让幼儿去建构健全的人格和内涵,强调绘画教育的教育价值,将绘画当作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手段。
本质论:主张实现绘画科学的自身价值,认为绘画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认为绘画能力士学习的结果,本质论过分强调了绘画教育的系统性而忽略了幼儿自发表现、自发创造的内在需求。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出现几个关键词是“感受
欣赏、喜欢、表现、创造、大胆”这几个词对于美术来说就是希望幼儿通过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欣赏艺术史上出现的经典美术作品,并能够大胆的表现和创造,使他们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想象不被抑制。从而来提升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自由表达与创造性。
(二)学前儿童绘画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给予幼儿亲身体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在绘画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指导相关研究 (2)(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