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想象性的活动,学前幼儿们具有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学前幼儿的潜在能力是非常大的,需要教师们去挖掘和引导,去鼓励他们大胆的创造,而不是把教师自己心中的东西,直接灌输给幼儿,这样幼儿就失去了创造的机会和能力。
一般在绘画活动中,会发现幼儿一画画就安静了,其实他们脑袋了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只是表面看起来比较安静。就比如小班的孩子,我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特别喜欢画画,每次都把一张纸画的满满的,而且每次画完都会很开心的拿来给我分享,我一眼看过去,看不出来她画的什么,我就会问她“宝贝,你画的是什么呀?”她就会跟我解释:“妈妈,这个蓝色的是海,这个就是大海里面的大鲨鱼,这个是海底下的海草,海底下还有一个数字6在里面……”听她这么一解释,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她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用绚丽的色彩表现出来,虽然图的很凌乱,但是色块很明显,如果她不解释,我在画面上根本看不出她画了大海和鲨鱼。其实这就是想象力,想象力也是源于生活,有些是孩子看过,经历过或是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她都会在绘画时想到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就证明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这时候,我们家长应该认可孩子画的内容,而不是否认她,你看你画的什么东西,一点也不像,以后不要乱画了。如果这样子打击孩子,时间久了孩子会对自己失去自信,也会局限甚至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平时生活中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多接触一些名作,丰富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感受,这样会增加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更爱绘画,更有自信。
(五)绘画活动中观察并鼓励学前儿童绘画行为表现
观察,顾名思义就是用眼睛去看,用脑袋去思考去分析。也就是说教师想让幼儿达到本次绘画活动的目的,就必须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做到观察。针对学前幼儿教师只做到观察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在观察的过程中给予适应的鼓励,才能让幼儿敢于创作,敢于想象。所以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和鼓励幼儿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感知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自身的观察和鼓励能力要加强,同时也要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不如幼儿在画大树的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到操场上的树边,让幼儿们观察树木的形状颜色,叶子的形状颜色,树枝的方向大小等,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幼儿们观察并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及时给予表扬,然后再带领幼儿们回到教室给予相应的绘画工具,让其进行创作。这样一个让幼儿去观察去感受,同时教室又观察幼儿的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的过程,会让幼儿越来越有创造力,也会越来越喜欢画画,爱上画画,并且能从绘画中学到知识并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
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 孔起英、王绪兰,《幼儿园主题式美术教育活动》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012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福建省实验幼儿园编,《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与实施》2017年9月
[5] 乌兰图雅,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来源于《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