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一) 研究背景 2
(二) 研究意义 2
二、民办幼儿园的概念 2
三、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困境 2
(一)教师流动频繁 2
(二)幼儿教师自我需求难以满足 3
(三) 薪酬不稳定 3
(四) 教师专业发展缺失 3
四、对民办幼儿园教师有效管理的对策 4
(一)教育部门要切实将民办幼儿园教师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4
(二)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水平 4
(三)发挥人文精神,满足教师需求 5
(四)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5
五、总结 5
参考文献: 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公办幼儿园资源的有限,催生了大批的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树立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立园,成为幼教行业的主体。社会需要民办幼儿园,但是在民办幼儿园大量成立的同时又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近期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虽然这些情况属于极特殊的个别事件,但是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自我认同感差,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的管理解决以上问题,帮助民办幼儿园走出困境,刻不容缓。
(二)研究意义
管理者对于幼儿园的管理方面,有两方面的体现,首先是对于园内所有人员的管理要有法可依,并现实可行。其次是管理中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合情。以上几个方面的体现都要依靠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所以只有通过对教师的科学管理,提升教师相应的专业水平,幼儿园的整体办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民办幼儿园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得以生存。
二、民办幼儿园的概念
民办幼儿园指非国家财政拨款的和国家教育部门指定人员管理的,由这以外的社会团体、组织、个人,非国家教育部门划拨款项,而是由社会资金筹建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合法的创办的幼儿园或者针对幼儿教育的组织机构。与公立幼儿园是所有制上有明确的不同。民办幼儿园从所有制划分为私有,有极少一部分是民办公助,但本文不涉及这一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招生要求更加宽泛,没有公办幼儿园有指向性,如划分片区、服务某一教育部门或指定部门。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人大体有以下几种:社会公民、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各级学校等。从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及运行经费分析,来源有个人出资、社会集体共同出资、多种非政府组织联合出资等,还有一部分是政府提供部分补助,大部分资金由社会资金提供。民办幼儿园中任职的教师不同于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为国有的事业编制,但是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多数与幼儿园签订一般劳动合同,或是没有有效的合同。
三、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困境
(一)教师流动频繁
对于幼儿园教师的权利,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师法中,把幼儿园教师限定为“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幼儿园的教师”。对于这一人群不在保护范围内,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教师职后进修等事项没有监管。公办幼儿园教师由政府统一管理,待遇等可以保证,但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只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管理进行监督,加之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工作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缺失。
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虽然是专职幼儿教师,但按照规定不能进入国家的教师编制,只是签订劳动合同。在其他的小型民办幼儿园或家托,管理者多数不与教师签订合同,因为这样可以逃避很多责任和费用,但同时幼儿园和教师的权益都得不到保证。教师在没有编制的约束,合同又很容易解除的情况下,教师如果遇到更高的薪资、或是有同事的一点点小矛盾,或是家长的不认可,就会出现离职现象,民办幼儿园教师呈现工作时间短,频繁更换工作单位的特点。
(二)幼儿教师自我需求难以满足
适应幼儿园教师特点的有效管理(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