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知识化”现象及解决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成为普遍的社会舆论。广大家长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国家政策中深切意识到未来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所以普遍重视子女的早期智力开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办学化教育。这种幼儿教育“知识化”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就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一、幼儿教育“知识化”现象的表现
(一)教学目标上过分强调幼儿掌握知识的多少
幼儿时期作为孩子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把握时机开发幼儿智力本应该是幼儿教育的任务。但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们的需求,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幼儿能够默写拼音、识字、背唐诗、简单运算等。为此,当听到某某孩子才几岁就会一百之内的加减法了,感到这是幼儿园开发智力的成果。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扼杀
孩子的美好童年,使孩子体验不到童年的快乐、趣味和美好。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这种短期达到教育目标的成果看似是成功的,但从长远的发展前途来看,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逆反心理强,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过分强调幼儿掌握知识的多少,不是孩子真正成长发展所需要的,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家长所期望的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透支了孩子未来发展的潜能,这种以断送孩子的发展前程为代价的教学目标是不值得提倡的。教育教学目标应重在使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习惯,使孩子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孩子自己真正的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样才能为孩子一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上涵盖范围多,学习负担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但当前幼儿园的教育,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幼儿进入幼儿园要学会汉语拼音,然后能熟练的背诵字母表、声母、韵母、能够熟练的标注和读出汉字;要求孩子能够背诵大量的唐诗;要求孩子在加减运算能力上能够熟练掌握一百之内的加减法;要求孩子会简单的英语,能够用英语简短的对话;要求孩子会讲故事、唱歌等。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且是孩子一生中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培养的最佳时期。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围大,只顾着向幼儿被动的传输知识,意在达到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这种只顾向幼儿传输大量学习内容往往超越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如果小鸟在还没长出羽毛的时候就被鸟妈妈赶出鸟巢,结果只能是看着小鸟掉在地上,而就可能会永远丧失再次飞翔的勇气。同样,幼儿如果在还不具备接受某种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把某种知识强加在幼儿身上,只会引起孩子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面对满怀期待的家长时,幼儿会为自己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而感到害怕,同时也会对自己为什么完不成某种任务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幼儿产生对自己本身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就说明三岁之前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是最快的,只有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向幼儿传授知识,才能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若是急于向幼儿灌输大量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在教学方式上过分依赖教师传授知识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分配给幼儿自己自由活动和游戏的时间非常有限。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台上讲课,孩子在下面听课,教师做给幼儿示范,听不懂、看不懂的孩子违反纪律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对于幼儿不理解的内容则要求幼儿去反反复复的死记硬背。在课堂之外,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以这种方式虽然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知道根据教师的想法去做,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对教师的讲授产生逆反和厌学心理,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四)在教育管理上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得,忽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幼儿园为保证幼儿知识的获得,只顾着一味地向幼儿进行灌输式教育,而把保育工作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其实,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前有些幼儿园对保育工作认识不足:首先,不知道“保育”意味着什么,概念模糊。人们认为所谓保育工作无非就是扫地、擦桌子、刷碗等,认为保育工作低人一等,不知其中保育工作包含着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其次,幼儿园保育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力有限。表现在年龄偏大、学历不高没有接受过有关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培训,阻碍保育工作的效用的正常发挥;再次,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只停留在思想形式上,并未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表现在教师对保育工作的开展漠不关心,保育人员未受过相应的训练,对幼儿的生活照顾不全面存在畏惧心理等。
二、幼儿教育“知识化”现象的原因
幼儿教育“知识化”现象及解决策略研究(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