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娃娃生病了
满满和瑜瑜拿出听诊器给小娃娃听心跳,萌萌翻箱倒柜地寻找了一会儿,拿出温度计放在小娃娃的腋下量起了体温,还像模像样的拿起体温计甩了两下,再放了一次。不一会儿,满满观察得出结论:小娃娃手划破了。然后一边在小药箱里寻找,一边问:这是什么?得知是创可贴后,满满便将创可贴贴在了小娃娃的手部。这时,萌萌走过来也拿了创可贴,像满满那样贴在了小娃娃的另一只手上。
幼儿行为分析:
此时,幼儿将听诊器的一端挂在耳朵上,另一端放在小娃娃的胸口。还将温度计放在娃娃的咯吱窝、给小娃娃贴创可贴。可以看出幼儿将自己生活中的情景投射到了游戏中,从生活中的被诊断变身为为别人诊断。在此阶段,幼儿之间开始出现模仿的行为,幼儿相继模仿同伴的行为,在满满的“带领”下萌萌和瑜瑜渐渐投入小医生的角色当中。
教师指导反思:模仿也是创新
幼儿在游戏中偶尔需要引导,但不是每次教师都要出面给出“正确答案”。小班幼儿平行游戏较多,幼儿之间常常相互模仿。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寻找、可以有同伴间的相互模仿、也可以用与众不同的创新。从这些模仿学习中获得好的经验。 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当教师对某一行为正面评价时,幼儿更会相继模仿。或为了避免不良行为的模仿,教师尽量淡化对其的反应。
3、这是我的救护车
玩着玩着,满满发现了角落里停放的救护车,便摆弄起来。这时,萌萌靠了过去,伸出小手想要一起玩,满满大声喊道:这是我的救护车,一把夺了过来。不愿意让萌萌玩。萌萌说:我们可以一起玩。尝试着又伸出了小手。
幼儿行为分析:
小班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同时又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教师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指导反思:与其面红耳赤的否定不如轻声的肯定
当幼儿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时,教师不要强硬的阻止,可以直接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幼儿不会因受到否定而伤心,反而有可能因老师直接提出的建议受到影响,或者去寻找其他的方法。
三、小班幼儿角色区游戏指导的策略
浅谈小班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