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幼儿只对他们能理解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他已经完全理解它,那么就没有必要学习;如果他什么都不知道,而理解新内容很难,也容易让小孩子不感兴趣。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先于发展,因此教师给予幼儿的问题不能被动地去适应幼儿的认知发展,而是应该给到孩子一些能够够得到,会回答上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努力思考和探索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幼儿科学活动中反思品质方面的培养策略
a.试误策略
有人对爱迪生说:“你失败了一千次以后,终究找到了准确的灯丝。”爱迪生立刻纠正他: “我试图经历数千次,终于找到合适的灯丝”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人们常常认为“正确的灯丝”很有价值,而之前的实验没有任何意义,但在爱迪生看来,每一个尝试是有价值的,对孩子来说也是,我们应该让孩子去尝试失败,不要急于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才会悟出科学的内涵。
b.巧用墙饰策略
首先,幼儿园的角落和缝隙,如干净的墙壁,都可以提供科学领域的一些材料,幼儿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把自己发现相关记录的用图画的形式记下来,贴在墙上,然后将这些发现讲给同伴听,同伴也可以提出意见。在这样的操作、记录、交流和思考下,儿童可以逐渐将外部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其次,制作问题板,因为孩子们眼睛是有魔力的,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他们会问:“为什么星星闪烁。”这些新颖的发现凝聚了他们的兴趣和智慧,但是不及时地记录,那么很快会稍纵即逝,而问题板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让幼儿自主地用图画的形式将发现画在问题板上,而在家里的发现可以由父母编写带来幼儿园,沟通时,他们可以出来讨论和发表自己的发现,该方法有助于幼儿形成反思能力。
二、幼儿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策略的创新
首先概念先行,了解学习品质内涵,通过其熟悉教育理念,改革幼儿园教育体制,及家园合作的方式,使家长参与进来,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其次,幼儿园课程可逐渐普及蒙台梭利教育形式,比如像它的数学教育:1的认识,千的名字,二次项等等都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于幼儿学习中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