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利于调动家长关心支持和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办好幼儿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幼儿园逐步融入社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当认识到,在幼儿园与家长相互关系中,家长是幼儿园积极主动的服务对象,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幼儿园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家长的关心与支持、监督评价也是搞好幼儿园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的促进因素。家长是幼儿园走向社会,获得广泛理解支持,扩大教育和服务功能以及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从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幼儿园要努力做好家长工作,调动家长关心支持和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办好幼儿园。
二、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
由于教师与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熟悉不同,理解不同,是双方产生心理分歧,产生矛盾。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教师却觉得孩子不甚完美,也不出众;有的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有的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想听好话,有时一点小事情,他会认为幼儿园对自己孩子重视不够;有的年轻父母更想知道的是孩子的问题有哪些。
2、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
教师与家长的矛盾,经常是由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所造成的。教师与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孩子,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例如:班里有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有啃手指的毛病,并说是老师没有引导好,受班里其他小朋友的影响。但我发现班上的小朋友都没有啃手指的毛病,家长在家应多注意孩子的卫生习惯。有次我班组织语言活动,小朋友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时间有限,幼儿的能力也不同,老师提议还没有编好故事的小朋友回家的家长一起完成,第二天回园再和大家一起分享。但有位家长打电话来抱怨:“陈老师,我们工作本来就很忙,晚上回去孩子又缠着要我们编故事。”
3、对家长工作重视不够,教师与家长缺少必要的面对面的交流。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每天都有,但不够。交流的时间短,就是接孩子那几分钟,说久了,怕耽误老师下班,平时打电话又怕打扰老师休息。老师给家长提供的细节很少,比如孩子在学校对什么事情的反应、表现,和同学相处的方式等等,很多时候都是说:“不错不错,可以可以”或者“今天吃饭还可以”。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有的时候说的太多,喋喋不休,没有什么重点,老师没法谈下去。而年纪轻的家长大多是匆匆忙忙。如果是家长会,基本上都是老师讲一下学校安排什么的,散会后有点时间问问孩子情况,但基本上都是十几个家长围着老师,七嘴八舌,也问不到细节。
4、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中双方地位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优点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或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教师与家长间没有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工作上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容易引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我们老师,很多时候是站在自己一方来处理事情的,需要家长配合时,就要求家长做这做那,比如汽车、材料等物质准备等。而家长有需求时,我们老师往往就会找理由推脱。
三、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及策略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个别家长沟交谈的工作,会让老师受益非浅。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在当前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智力开发的情况下沟通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
(一)沟通时要讲究方法,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
论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3) (二)相关范文